中国港口成“新堵王”?这15张图告诉你真相!
生鲜物流行业
2016-12-14
当前,港口拥堵依然是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最大危机,尤其是欧美港口的拥堵导致的货物滞期,已经传导至消费端,造成欧美店铺货架补货不足,货物价格急剧上升。
但近期,有消息称,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等中国港口,在锚的集装箱船数量上涨,甚至将这些港口称为全球“新堵王”。
消息一出,引发大量国内贸易商的恐慌。一方面,近期受欧美港口拥堵影响,船公司的船期无法得到保障,市场有效运力不足,运价高涨;另一方面,中国港口一直以高效著称,若中国港口都无法保证通畅,那意味着全球供应链将陷入瘫痪。
那么,中国港口的拥堵状况到底如何?
业内权威航运大数据服务商亿海蓝,向中国航务周刊记者提供的中国主要集装箱港口塞港报告显示,包括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口、山东港口青岛港、天津港在内的5个国内主要集装箱大港,当前均处于“基本通畅”或“通畅”状态,不存在塞港情况。
以2021年10月11日数据为例,上海港最新塞港指数为10.94,在锚地的船只数量为14艘,合计186999TEU,平均塞港指数为0.78。在锚等待时间中位数为47.63小时,在泊船只数量33艘,合计195692TEU。
10月10日,上海港已实现的平均塞港指数为0.52,属于畅通区间。进泊船只数量为41艘,平均等待时间为98.3小时。
上海港集装箱船塞港报告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船塞港报告

深圳港口集装箱船塞港报告

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船塞港报告

天津港集装箱船塞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