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月 23 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2854.02 点,较上期上涨 3.0%其中,欧洲航线报收 4853.84 点,上涨 3.2%地中海航线报收 5649.76 点,上涨 5.8%;美东航线报收 2185.28 点,上涨 0.7%;美西航线报收 1971.50 点,上涨 7.1%;日本航线报收 919.63点,上涨 0.9%

沿海散货:723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199.98点,较上期上涨3.7%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万 DWT)煤炭运价55.4/吨,上涨9.3%;秦皇岛至上海(45DWT)煤炭运价39.0/吨,上涨19.6%

远东干散货:722日,远东干散货综合指数报收2075.42点,较上期上涨4.0%,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25.965美元/吨,上涨3.7%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11.927美元/吨,上涨13.3%

进口原油:722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535.29点,较上期上涨0.4%。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31.88上涨0.9%;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34.72,下跌0.2%

国际市场:月 23 日,BDI 为 3103 点,较上期上涨 1.0%BDTI 为 593 点,上涨 1.4%

   多个新冠变异毒株流行,全球多地疫情出现反弹。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维持高位,航线运价稳定向好。月 23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 4100.00 点。欧洲航线,受英国防疫解封、欧洲新冠疫情反弹等因素影响,当地防疫和生活物资需求继续增长,运输需求总体处于高位。另外,部分港口受极端天气影响加剧拥堵现象。本周,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接近满载水平。地中海航线,运输需求保持稳定,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接近满载。北美航线,目的地市场处于传统运输旺季,美国疫苗接种逐渐进入瓶颈期,加之受到德尔塔新冠毒株流行速度加剧影响,市场对防疫和生活物资等运输需求持续保持高位。然而,疫情导致的集装箱滞压、运输周转不畅以及港口拥堵等情况仍未出现缓解迹象,运输困局未有实质性改变。本周,上海港美西、美东航线的平均舱位利用率基本保持满载水平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运输市场需求有所下降,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综合指数下跌,出口航线运价指数及进口航线运价指数均有所下跌。大陆至台湾地区,东南口岸市场运价相对稳定,但受华东、北方口岸市场运价下跌影响,出口成分指数下跌。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口岸市场运价上涨,但受北方、东南口岸市场运价下跌影响,进口成分指数下跌。

  

  本周,查帕卡烟花双台风加上河南特大暴雨影响市场情绪,快船需求明显增加,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运价逐日上涨。月 23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1199.98点,较上周上涨 3.7%煤炭市场需求方面:三伏天已进入中伏阶段,部分地区发布高温预警,沿海地区受双台风影响,气温小幅下降。电厂日耗继续呈现上涨走势,库存依旧偏低,保供压力较大,在发改委存煤天数要求下,部分电厂不得不加快采购节奏。煤炭供应方面:近期多地紧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涉改煤矿较多,煤炭供应量萎缩。暴雨导致区域运煤道路损坏甚至塌陷,主要运煤通道发运能力下降,集港货源明显不足,煤炭到港发运成本也进一步上升。运价走势方面:沿海煤炭运输市场货盘不足,且短期内持续呈现供小于求的状态。下游电厂仅靠长协和外贸煤补库压力较大,本周快船需求明显增加。此外双台风即将来袭,河南特大暴雨使得市场各方对预防台风极为谨慎,华东港口船只提前避风,影响运力周转,拉高市场情绪,沿海煤炭运输价格节节走高。

  本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大小船型表现有所不同,海岬型船市场在双台风的预期影响下上涨明显,而巴拿马型船和超灵便型船总体相对平稳,远东干散货指数在大船的带领下止跌回升。月 22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指数(FDI)综合指数为 2075.42 点,运价指数为 1563.31 点,租金指数为 2843.58点,较上周四分别上涨 4.0%2.9%和 5.0%海岬型船市场止跌回升,其中太平洋市场涨幅较大。周初,新加坡假期,太平洋市场表现安静,但FFA 远期合约价格上涨,以及查帕卡烟花双台风的影响,国内部分港口封港,船舶延误,市场看涨情绪浓厚,船东报价抬升,澳大利亚至青岛航线运价上涨明显。月 22 日,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11.927 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 13.3%。据悉上周淡水河谷签订不少 COA 合同,本周巴西市场表现安静,运价跟涨。月 22 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25.965 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 3.7%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美国上周原油出口减少,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增加 15.0%OPEC+在经过两周的协商后终于达成共识,沙特部分满足了阿联酋提高产量上限的要求。尽管OPEC+的增产协议令油价在周初遭受重挫,但就目前的增产规模仍不足以填补供应短缺,随着美中及印度需求回升,油价于周四基本收复跌幅。总体来看,伊朗谈判推迟,市场对疫情担忧情绪的缓解,或仍将助推油价上行,但短期波动性仍然很高。本周油价先跌后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报 73.74 美元/桶,较月 15 日上涨 0.64%中国进口 VLCC 运输市场运价低位徘徊。月 22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 535.29 点,较 月 15 日上涨 0.40%。本周市场相对安静,中东航线极个别成交放出,基本维持在 WS31.5 点位附近,西非航线没有成交,就连询价都寥寥无几,船东仍在等 月货盘的消息,不过燃料油价格的下滑,使得船东 TCE 得到回升,当下船位充足,预计短期内市场仍将在低位徘徊。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 27 万吨级船运价(CT1)报 WS31.88,较 月 15 日上涨 0.9%CT1 的 日平均为WS31.70,较 月 15 日上涨 0.1%TCE 平均-0.4 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 26 万吨级船运价(CT2) 报 WS34.72,下跌 0.2%,平均为 WS34.78TCE 平均 0.2 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李克强: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同时统筹推进通关便利化 

   7 月 21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措施。李克强强调,针对下一步特别是下半年国际形势和环境变化,要在做好口岸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通关便利化,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当天会议确定了三项措施:一是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扩大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和进口货物“船边直提”试点。提升出口退税便利度,今年底前将办理退税平均时间压缩至 7 个工作日以内。支持海外仓建设,完善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政策。做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贸易便利化措施的衔接。二是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落实口岸收费清单公示制度,清单之外不得收费。降低沿海港口引航费标准。三是进一步加强口岸综合服务。提升航空口岸分拨时效。对水运转铁路运输货物,探索实行“车船直取”模式。提高国际物流供给能力。

            月全国港口生产延续良好态势 

   6 月,全国港口生产延续良好态势,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增长。旅客吞吐量持续恢复,但仍低于 2019 年同期规模。 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13.6 亿吨,同比增长 5.0%,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12.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26 万 TEU,同比增长 7.0%,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8.7%;完成旅客吞吐量 323 万人次,同比增长 15.3%, 比 2019 年同期下降 50.2%。

               山东规划建设半岛世界级港口群

   7 月 19 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到 2025 年,山东沿海港口集装箱铁路疏港比例达到 8%,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速超过 10%,沿海港口泊位达到 627 个,较 2020 年增加 20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 360 个;吞吐量达到 18 亿吨,其中集装箱 4000 万 TEU。 《规划》提出,构建“铁公水”综合交通大网路,建设多层次、一体化的“1+2+4+4+N”综合交通大枢纽体系,即: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打造和培育青岛、济南 2 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和培育烟台、潍坊、临沂、菏泽 4 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和培育济南机场、青岛机场、烟台机场、临沂机场 4 个枢纽机场,加快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设施。 在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方面,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推进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潍坊港、威海港、东营港、滨州港为补充的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优化港口功能和布局,推进沿海港口岸线资源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高效开发,打造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加工基地,推动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和金融港升级。

           基于 GSBN 的“无纸化放货”在中国正式上线 

   7 月 21 日,全球航运业务网络联盟(GSBN)宣布,该联盟成立以来的首个应用产品“无纸化放货”在中国正式上线。GSBN“无纸化放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操作系统,旨在实现全球贸易的现代化及高效化,将货物放行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 GSBN 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的技术联盟,旨在构建一个区块链技术赋能的操作系统,助力全球航运转型,重新定义全球贸易的运作方式。联盟的使命是搭建一个现代、高效的全球贸易所需的数据基础设施。目前上线的“无纸化放货”应用就是在这个基础设施上运行,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协作互信。“无纸化放货”已经被中远海运集运、东方海外、上港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全面推行,赫伯罗特也将在 2021 年第三季度参与试点运营。

       中国内贸集装箱港航服务联盟开启“海上高速-FAST”新模式 

   7 月 16 日,天津港集团与广州港集团联合国内知名内贸航运企业发起中国内贸集装箱港航服务联盟,发布“海上高速-FAST”品牌。天津港集团、广州港集团与泛亚航运、中谷海运、安通控股、信风海运等内贸航运企业在会上发布《共建海上高速,共促南北融通,中国内贸集装箱运输港航服务联盟联合倡议书》。《倡议书》提出,国内各港口、航运企业、物流企业等共同打造中国内贸港航服务联盟,统筹从工厂发货-港口码头装卸-海上船舶运输-陆上仓储物流-最终客户收货等各环节全流程协同联动,全方位提升货物在海侧、陆侧流通效率。倡议书提出,要创新引入外贸班轮化管理模式,促进航线网络优化和班期密度提升,进一步构建内贸集装箱“门到门”标准化运输体系,共同打造“海上高速-FAST”服务品牌。

             中国内陆地区首个马士基分拨中心落户南京港 

   近日,中国内陆地区首个马士基分拨中心——南京港马士基分拨中心落户南京港龙潭港区。江苏省港口集团所属南京港携手马士基成立南京港马士基分拨中心,采取港区入库装箱出运模式,将公路直拖货源引导至水路,为南京及周边地区光伏智慧能源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

                         2021 年巴拿马运河船舶通行量预计达 13000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ACP)表示,随着疫情后全球贸易回暖,船舶运输正在反弹,巴拿马运河的通行量正在恢复,预计 2021 年将会有更多船舶通过这条重要航道。巴拿马运河预计,2021 财年(截至 9 月 30日)将有 4.29 亿吨货物通过运河并获得 33 亿美元的收入。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副局长 Ilya Espino de Marotta 表示,当前集装箱运输引领了航运业的经济复苏,而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该航道船舶通行量增长最快的部分。巴拿马运河预计本财年将有约 13000 艘船舶通过巴拿马运河,而去年运河的船舶通过量为12245艘。负责运河扩建项目的工程师Espino de Marotta表示,通行船舶数量正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在船型的比例中,邮轮船队是此前受影响最严重的船队之一。

                欧盟上千万欧元支持安特卫普港区扩容 

   随着比利时安特卫普港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多,欧盟有意在“连接欧洲设施”(CEF)计划框架下支持安特卫普扩大港区容量和运力。 今年年初,安特卫普港和比利时交通与公共工程部向欧盟提交了一份申请,寻求欧盟委员会的资金支持。这个 Extra Container Capacity Antwerp(ECA)项目,将获得欧盟 CEF 基金近 1100 万欧元(约合1287 万美元)的援助。该项目中,安特卫普港将优化现有港区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生产力,最大限度减少船舶的拥挤和码头作业的排放。欧盟 CEF 基金有意将安特卫普港打造成为欧洲港口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项目,通过创新解决方案扩大港口的集装箱容量。

               亚洲发往美国集装箱大增 创 17 年新高 

   当前,美国经济逐渐回暖,市场消费旺盛。今年前 6 个月,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 2.21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国从中国市场进口的商品价值 1.64 万亿元,同比增长 31.7%,商品主要包括机电产品(电脑、手机和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塑料制品等),交易总额分别达到 1.01 万亿元、3722 亿元。 据美国调查机构 Descartes Datamyne 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 年上半年,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达到 1003.7 万 TEU,同比大增 40%,创近 17 年来(自 2004 年)最高纪录。在亚洲发往美国的集装箱中,按地区来看,来自中国的运输量占比达到 60%,同比增加 51%;此外,印度增加 66%、越南增加47%、泰国增加 38%。业界表示,6 月份美国零售商就开始为年底的购物季订舱,使得海上航运比往年提前3 个月进入旺季。

                               HMM 追加投入本月第 艘临时船 

    7 月 17 日,韩国班轮公司 HMM(原现代商船)又追加投入了一艘美洲航线的临时船舶。这是 HMM 为支援韩国国内中小企业的顺利出口,进入 7 月份以来投入的第 7 艘临时船舶,也是自去年 8 月以来投入的第37 艘临时船舶。 此次追加投入的临时船舶为 7000TEU 级集装箱船“HMM JAKARTA”号,该船 7 月 17 日从釜山新港 HPNT(HMM 釜山新港集装箱码头)起航,共装载了 6065TEU 的货物,其中 60%以上装载了韩国中小出口企业的货物,将分别于 7 月 28 日和 8 月 11 日抵达美国长滩港和塔科马(TACOMA)港。这是 7 月 13 日 HMM 与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aT)签署《出口农水产食品海上运输支援业务协议》后,农水产出口产品首次装船。

              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覆盖 10 省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文川 7 月 21 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广西积极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货源,新开通北部湾港至内蒙古、湖南、宁夏海铁联运班列,目前班列已覆盖 10个省份,新通道吸引力不断增强,集聚作用加速显现。 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枢纽港北部湾港航运网络也不断织密,上半年新增泰柬(钦州—海防—林查班—关丹—雅加达)、越南北部(钦州—香港—南沙—海防—宜山)两条外贸航线,集装箱航线达 54 条。北部湾港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 260.79 万 TEU,同比增长 22%,增幅居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广西将继续推动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对中国西部地区全覆盖,并与中欧班列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