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心周报20240614
生鲜物流行业
2016-12-14
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6月14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733.47点,较6月7日上涨8.8%。其中,欧洲航线报收2546.88点,上涨9.0%;地中海航线报收3070.58点,上涨7.4%;美东航线报收1473.05点,上涨7.8%;美西航线报收1367.66点,上涨9.6%;日本航线报收708.33点,下跌1.9%。
沿海散货:6月14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969.19点,较6月7日下跌1.0%。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万DWT)煤炭运价34.1元/吨,较6月7日上涨0.3%;秦皇岛至上海(4~5万dwt)煤炭运价20.6元/吨,下跌0.5%。
远东干散货:6月13日,国际干散货租金指数报收1763.90点,较6月6日下跌4.2%;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25.861美元/吨,上涨2.0%;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10.789美元/吨,下跌4.8%。
进口原油:6月13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1023.13点,较6月6日下跌5.3%。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51.58,下跌6.62%;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56.31,下跌3.75%。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行情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走势,运输需求保持高位,多数远洋航线市场运价走高,带动综合指数继续上涨。6 月 14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 3379.22 点,较上期上涨 6.1%。
欧洲航线,欧元区 6 月 Sentix 投资者信心指数升至 0.3,已经连续 8 个月上升,并且是2022 年 2 月以来的新高。随着欧元区经济的稳健复苏,带动投资者的信心指数持续提升。但是,近期欧盟宣布将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可能引起中欧贸易出现波折,未来将如何影响亚欧航线的运输需求需要进一步关注。本周,运输需求维持高位,市场运价继续上行。地中海航线,市场走势继续与欧洲航线同步,即期订舱价格继续上涨。
北美航线,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8 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环比增加 1.3 万至 24.2 万,升至 2023 年 8 月以来最高值,显示出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放缓迹象。目前,高利率、高通胀正持续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并加大未来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本周,运输需求总体稳定,供求平衡仍较为紧张,即期订舱市场价格继续上行。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台湾航线运输市场进口货量上升,带动总体货量小幅上升,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综合指数小幅上涨。大陆至台湾地区,华东、东南和北方地区运价小幅上涨,出口成分指数上涨。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东南和北方地区运价有不同程度上涨,进口成分指数上涨。
本周,下游终端商品库存充裕,采购需求持续疲软,船多货少态势延续,沿海散货综合指数小幅下跌。6 月 14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969.19 点,较上期下跌 1.0%。
煤炭市场需求方面,本周,南方地区降水持续,高温用电需求不足,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充足,电厂日耗回升缓慢,煤炭增量需求受限,终端采购以长协兑换为主。本周沿海八省日耗 180.2 万吨,库存 3665.6 万吨,存煤可用天数约 20.9 天。煤炭价格方面,一方面,产地安全检查持续约束,煤矿产量恢复速度偏慢,加之发运到港成本倒挂,整体煤炭供给小幅收紧。另一方面,终端日耗偏低,非电行业开工率不足,下游库存整体继续抬升,维持刚需采购。市场交投活跃度偏低,供需双方延续僵持态势,煤炭价格弱稳运行。本周,环渤海各港合计日均调进量 125 万吨,合计日均调出 111.3 万吨,合计调进量好于调出量,港口库存向上累积。运价走势方面,水电出力增加,叠加电力终端日耗偏低,煤炭需求释放受限,终端整体采购表现疲软,船多货少态势延续,沿海煤炭运价低位波动。
本期,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跌多涨少。海岬型船太平洋市场可用运力偏多,运价下跌,大西洋市场运输需求相对稳定,运价波动上涨。巴拿马型船南美粮食市场即期运力偏紧,运价持续上涨,而太平洋市场煤炭货盘变化不大,日租金保持稳定。超灵便型船市场煤炭运输需求依旧偏弱,市场较为安静,日租金继续下行。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小幅下跌。6 月 13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为 1763.90 点,较 6 月 6 日下跌 4.2%。
海岬型船两大洋市场运价表现不一,太平洋市场先抑后扬,大西洋市场波动上涨。本周,太平洋市场澳大利亚铁矿石货盘尚可,但由于市场可用运力偏多,澳大利亚至青岛航线运价从 6 月 6 日 11.336 美元/吨跌至 6 月 12 日的 10.191 美元/吨。临近周末,受大西洋市场氛围活跃和 FFA 远期合约价格上涨影响,运价止跌回升。6 月 13 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TCT 日租金为 25896 美元,较 6 月 6 日下跌 10.0%;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10.789美元/吨,较 6 月 6 日下跌 4.8%。远程矿航线,上周末本周初,运价相对稳定。临近周末,大西洋市场铁矿石货盘增多,同时 FFA 远期合约价格上行,运价上涨。6 月 13 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25.861 美元/吨,较 6 月 6 日上涨 2.0%。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7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增加 373.0 万桶至 4.6 亿桶,增幅 0.82%,进口 830.4 万桶/日,较前一周增加 124.6 万桶/日,为 2018 年 8 月 10 日当周以来最高,出口减少 131.3 万桶/日至 318.8 万桶/日,为 2024年 4 月 5 日当周以来最低。美国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为 1978.6 万桶/日,较去年同期减少 0.79%。尽管第一季度的全球石油使用量低于预期,但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周二坚持其对 2024 年全球石油需求相对强劲增长的预测,预计下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 230 万桶/日,并表示旅游业将成为今年下半年的石油消费的主要贡献。上周美国原油库存、燃料油库存增幅均超预期,限制了油价的增幅。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小幅回暖,周四报 82.40 美元/桶,较 6 月 6 日上涨 3.22%。全球原油运输市场 VLCC 型油轮运价持续下跌。
VLCC 市场运价持续下跌。6 月 13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 1023.13 点,较 6 月 6 日下跌 5.3%。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 27 万吨级船运价(CT1)报 WS51.58,较 6 月 6 日下跌 6.62%,CT1 的 5 日平均为 WS52.57,较上期平均下跌 6.80%,TCE 平均 2.6 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 26 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56.31,下跌 3.75%,平均为 WS57.17,TCE 平均 3.3 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两部印发关于开展 2024 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申报工作的通知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 2024 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提质扩面,与前两批城市协同互补、互相促进,分布更加平衡合理。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6 轴 7 廊 8 通道,增强跨区域交通资源配置能力。巩固和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能力,同等条件加强支持尚未覆盖且具备实施条件的省份。鼓励产业关联度高、货运物流一体化运行需求明显、通道连接紧密、合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跨省联合申报。随着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不断扩围,调整优化政策支持标准。《通知》要求,要严格做好项目筛选,按照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技术指引(暂行)严格遴选项目,增强综合货运枢纽应急保障能力,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邮政快递处理中心融合联动、有效衔接。
珠江水运经济回升向好从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珠江水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西江航运干线水路运输效率明显提升。今年 1-5 月,西江航运干线关键节点长洲枢纽船闸累计货物通过量达到 8710 万吨,同比增长 52%。长洲枢纽船闸待闸船舶数量从 4 月中旬最高峰时的 740 艘,到 5 月中旬前已全力疏解至基本“清零”,与2023 年相比提前近 3 个月实现疏解目标;同时,效率提升进一步放大了干线水路运输成本优势,经估算,今年以来已累计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约 5.87 亿元,预计全年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16.87 亿元。
舟山发布港航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近日,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发布《舟山市推进港航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将进一步提升基础保障能力,通过数字赋能,加快港航传统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促进港口、航道、锚地等基础设施智慧扩容、安全增效,到 2027 年,力争实现甬舟、鼠浪湖 2 个智慧化码头作业效率提升 10%以上。根据《方案》,主要目标到 2027 年,全面达成“221”提升目标,完成虾峙门、条帚门 2 个深水航道智慧化改造,打造甬舟、鼠浪湖 2 个自动生产作业集群化示范港区,推动港航物流和海事服务产业链集群设备提能升级。全市港航领域完成大规模设备更新 1033 台(套),总投资 47.05 亿元,投资规模较 2023年增长 30%以上。基本形成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港航设施设备体系,总体达到国内沿海先进水平。
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通过 IOSCO 准则独立鉴证5 月 31 日,由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SCFIS”)(欧洲航线)成功通过国际知名审计机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关于《PRA 原则》的独立鉴证。《PRA 原则》全称是《价格报告机构原则》,是由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制定的,主要针对价格报告机构在治理架构、内控机制、指数质量和利益冲突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基准监管准则。自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 2020 年正式发布以来,上海航交所已建立了外部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独立鉴证的年度工作机制。自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以来,期货产品运行平稳,市场功能逐步发挥。截至 2024 年 5 月 31 日,总成交量 3167.2 万手,总成交金额 19439.0 亿元,日均成交额 102.9 亿元。
中国船燃完成国内最大单船生物燃料油加注6 月 5 日,在广东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为“新亚洲”轮成功加注 3850 吨生物燃料油(B24)。供油作业全程用时 14 个小时,顺利完成国内最大单船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标志着国内船用生物燃料油规模化供应迈上新台阶。此次加注的 B24 船用生物燃料油,是由 24%的生物柴油和 76%的低硫燃料油进行物理调和而成,可以减少约 20.4%的碳排放。为保证此次跨关区直供生物燃料油顺利加注,中国船燃所属各二级公司积极配合,全力确保供应任务完成。
最新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出炉由世界银行和标普全球市场财智联合编制的最新《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报告显示,2023年东亚和东南亚港口表现出色,前 20 名中有 13 个港口来自这些地区。本期 CPPI 中,在表现最出色的港口中,中国洋山港蝉联榜首,阿曼的塞拉莱港保持第二位,哥伦比亚卡塔赫纳港升至第三位,摩洛哥的丹吉尔地中海港稳居第四,马来西亚的丹绒帕拉帕斯港跻身前五。报告称,鉴于全球超过 80%的商品贸易通过海上运输,港口的韧性、效率和整体绩效对全球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期报告基于全球 405 个集装箱港口的效率进行排名,重点关注集装箱船在港口停留的时间。CPPI的编制基于迄今为止最为庞大的海运数据集,2023 年完整日历年度内,船舶停靠超过 18.2 万次,集装箱移动量达到 2.382 亿次,吞吐量约达 3.81 亿标箱(TEU)。
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增强跨境电商物流保障能力。《意见》指出,促进中欧班列沿线海外仓建设,积极发展“中欧班列+跨境电商”模式。支持物流企业结合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特点,加强海运、空运、铁路、多式联运等运输保障能力建设。鼓励物流企业与东道国寄递企业开展合作,提升“最后一公里”履约能力。同时,助力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走出去”。鼓励跨境电商海外仓企业入驻商贸物流型境外经贸合作区,用好合作区电信、网络、物流等配套设施与服务。支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强与各类境外经贸合作区、港口等合作,探索创新国内外产业协同联动的经验做法。
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商渔共治”三年攻坚行动近日,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商渔共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 年)》,持续深化商渔船碰撞风险防控工作。《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健全一个共治责任体系统领全局、一个事前预防模型管控风险、多个治本攻坚任务有序突破的“1+1+N”综合治理格局。到 2026 年,拟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管控有力、装备先进的“商渔共治”工作成果,重点地区商渔船碰撞事故和死亡失踪人数显著下降。《方案》要求,建立健全共治责任体系,围绕商渔船防碰撞“一件事”,压紧压实全链条、各环节安全管理责任;系统构建事前预防模式,全力消除突出违法行为、强化安全意识和能力;聚力攻坚,着力破解商渔船通信不畅、船舶检验超期、AIS 网位仪使用不规范等事故深层次问题。
最高法发布 2023 年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 2023 年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涉及船舶买卖合同纠纷、船舶碰撞损害责任纠纷等,体现海事司法在化解国际海事纠纷、维护航运秩序、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人民法院注重实质性化解纠纷,打造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越来越多外国当事人选择中国法院解决争议。同时,人民法院明确裁判规则,不断提升海事司法国际影响力。支持监督海事机关依法行政,助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水路运输提质倍增行动方案(2024—2028 年)》印发近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四川省水路运输提质倍增行动方案(2024—2028 年)》。《方案》提出 7 个方面 21 项具体措施,力争到 2028 年,水路货运量突破 1 亿吨、水路货物周转量突破 600 亿吨公里、铁水联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10 万标箱、长途货运量突破 3600 万吨、货运船舶运力突破 280 万吨,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地位显著提升,成为降低物流成本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基本建成西部水运强省。
我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6 月 12 日,全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仪式在青岛举行。山东港口青岛港氢能港口建设方案发布,标志着我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正式启动。山东港口青岛港将加快推动氢能全链条多场景应用落地,建设“中国氢港”。在具体举措上,山东港口将依托青岛港构建港口氢气供应体系、高效加氢体系、用氢安全管控体系“三大体系”,打造港口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应用示范、多场景应用示范、多元化应用示范“三个示范”,建设氢能产学研创新发展平台、氢能贸易枢纽平台、氢能港口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仪式上,山东港口青岛港与 10 家氢能港口建设生态合作伙伴进行了集中签约,将集聚全产业链力量,搭建起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合作交流平台,为未来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黄骅港煤炭港区油品码头开工建设6 月 12 日 10 时 30 分,黄骅港煤炭港区油品码头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黄骅港煤炭港区液体化工码头作业区东端,建设工期为 2 年,拟建设 1 个 8 万吨级油品泊位。泊位长 312 米,主要承担渤海湾及南海海洋原油上岸的运输功能,接卸货种为原油、燃料油和稀释沥青,靠泊船型范围为 3 万吨级至 8 万吨级油船,设计年通过能力为 606 万吨。
上海振华重工与马士基码头集团签订大额供货合同近日,上海振华重工与马士基码头集团公司在荷兰正式签署了一份供货合同。该合同涵盖了多个码头的设备供应,共计 47 台高端港口机械设备,标志着两家公司在港口物流领域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此次供货合同包括为马士基荷兰 MVII 码头提供 12 台岸桥,墨西哥 Lazaro 码头提供 6 台自动化轨道吊和 14 台跨运车,摩洛哥 TMII 码头提供 4 台岸桥,以及科特迪瓦阿比让码头提供 2 台岸桥和 9 台轮胎吊。这些设备的引进将大幅提升各码头的运营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其中,马士基荷兰 MVII 码头项目引进的双起升双小车岸桥,以其高度自动化的特点,被誉为目前全球最大、效率最高的岸桥之一。墨西哥 Lazaro 码头的 14 台跨运车项目,则是继上海振华重工为马士基丹麦奥胡斯码头提供 3 台自动化跨运车后的首次批量供货,标志着双方在自动化物流设备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摩洛哥 TMII 码头作为马士基全球 7 个旗舰码头之一,此次增订的 4 台双起升双小车岸桥将对其运营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