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心周报20240105
生鲜物流行业
2016-12-14
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1月5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936.83点,较上期上涨3.0%。其中,欧洲航线报收1180.59点,上涨6.6%;地中海航线报收1664.75点,上涨11.5%;美东航线报收901.64点,上涨4.0%;美西航线报收730.99点,下跌1.5%;日本航线报收726.14点,下跌8.4%。
沿海散货:1月5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086.84点,较上期下跌5.8%。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万 DWT)煤炭运价40.2元/吨,下跌8.8%;秦皇岛至上海(4~5万 DWT)煤炭运价29.0元/吨,下跌9.7%。
远东干散货:1月4日,国际干散货租金指数报收1326.52点,较上期下跌8.8%,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29.183美元/吨,上涨14.3%;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9.922美元/吨,下跌8.6%。
进口原油:1月4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1099.86点,较上期下跌4.1%。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57.13,上涨7.2%;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58.30,上涨6.0%。
新年第一周,地缘风险依旧是当前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面临的主要考验。红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并未得到缓解,亚欧航线市场运价继续上涨,综合指数上行。1 月 5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 1896.65 点,较上期上涨 7.8%。
欧地航线,红海地区紧张局势继续发酵,本周再次发生运输船舶受到武装袭击的事件,部分原本宣布恢复红海地区航行的船公司推迟该决定。目前,亚欧航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地缘局势的后续变化。本周市场运价继续上涨。
北美航线,根据美国 ADP 就业报告显示,美国 12 月 ADP 就业人数增加 16.4 万人,好于前值和市场预期,创 2023 年 8 月来新高。该数据表明就业市场依然具有一定的韧性,支撑美国经济保持稳健的表现,这对北美航线运输需求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北美航线运输需求总体稳定,供求关系较好,受其他航线运价上涨的带动,本周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延续上涨态势。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运输市场货量有一定幅度上升,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综合指数上涨。大陆至台湾地区,华东、东南和北方地区运价有不同幅度上涨,其中东南地区运价涨幅略明显,出口成分指数上涨。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地区运价上涨,东南和北方地区运价略有下跌,进口成分指数微涨。
本周,沿海运输散货市场呈现供强需弱格局,加之气温回暖,船舶可用运力充足下,综合指数小幅下行。1 月 5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1086.84 点,较上期下跌 5.8%。
煤炭市场需求方面,本周,随着冷空气影响强度及范围减弱,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出现回暖迹象,沿海电厂日耗呈现震荡走低态势,沿海八省日耗运行于 219.2 万吨,库存 3275.6万吨,存煤可用天数 14.9 天,除广东电厂负荷持平外,其余各地区电厂负荷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煤炭价格方面,假期多数煤矿阶段性停产,供给有所减少,且终端需求释放仍然有限,成交较为冷清,煤炭价格震荡偏弱运行。运价走势方面,月初补库货盘逐步释放,北方港口日均调出量 139.7 万吨,环比增加 10.2 万吨,北方各港去库进程加快,但随着下游气温回升以及工业用电小幅回落,市场观望情绪渐浓,而终端在较高库存背景下,补库积极性明显偏弱,加之船舶周转率提升,沿海煤炭运价继续下探。
本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各船型表现不一。海岬型船市场两大洋持续分化,太平洋市场运价先涨后跌;远程矿航线,巴西铁矿石货盘持续释放,运价大幅上涨。巴拿马和灵便型船市场,煤炭、粮食货盘表现一般,市场较为安静,运价小幅波动。总体来看,各船型租金下跌较多,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下行。1 月 4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为 1326.52 点,较上周四下跌 8.8%。
海岬型船分航线运价走势持续分化,太平洋市场先扬后抑,远程矿航线运价单边上行。太平洋市场,上周末太平洋市场货盘尚可,且国内长江口区域因大雾天气影响,部分港口封航,导致船期延误,运价上涨。本周初开始,澳洲矿商FMG 火车脱轨事件,铁矿石货盘短暂减少,且前期锁定的运力再次投放市场,市场氛围转弱,可用运力充足,太平洋市场运价持续下跌。1 月 4 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TCT 日租金为 20628 美元,较上周四下跌18.3%;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9.922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 8.6%。远程矿航线,巴西铁矿石货盘较多,1 月装期的运力偏紧,即期市场运价大幅上涨。1 月 4 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29.183 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 14.3%。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12 月 29 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减少 550.3 万桶至 4.31 亿桶,降幅 1.26%。美国汽油库存增加 1,090 万桶,至 2.37亿桶,创 30 多年来最高周环比增幅,柴油和取暖油在内的馏分油库存增加 1,010 万桶,至1.259 亿桶,成品油库存的增加不仅是由于炼厂产能利用率的提升,还因假期后需求相对低迷。尽管燃料需求低迷和库存大幅增加,给油市增压,但是随着中东冲突升温,利比亚最大的油田之一 Sharara 油田部分工厂被迫停产,加剧了全球石油供应的担忧。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先跌后涨,周四报 77.89 美元/桶,较 12 月 28 日下跌 0.64%。全球原油运输市场VLCC 型油轮运价小幅下跌。
VLCC 市场运价承压下行。1 月 4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 1099.86 点,较 12 月 28 日下跌 4.1%。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 27 万吨级船运价(CT1)报 WS57.13,较 12 月 28 日上涨 7.24%,CT1 的 5 日平均为 WS56.43,较上期平均上涨4.41%,TCE平均3.1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 WS58.30,上涨 6.00%,平均为 WS58.07,TCE 平均 3.5 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商务部等 10 部门出台意见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近日,商务部等 10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这是继 2016 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关于加工贸易发展的又一份重要指导性政策文件。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 12 项政策措施。一是在鼓励开展高附加值产品加工贸易方面,提出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工贸易发展,鼓励加工贸易企业用足用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等 1 项措施。二是在促进保税维修业务发展方面,提出促进综合保税区和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业务发展、推进其他区域保税维修试点等 2 项措施。三是在引导支持梯度转移方面,提出加强梯度转移载体建设、完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对接合作机制、加大对边境地区支持力度等 3 项措施。四是在加强财税金融支持方面,提出统筹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资金渠道,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信贷支持和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企业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等 2 项措施。五是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提出强化交通物流与用能保障、满足多层次用人需求等 2 项措施。六是在优化加工贸易管理与服务方面,提出支持拓展国内市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适时调减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进一步优化相关措施,创新海关监管机制等 2 项措施。
国家发改委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鼓励发展绿色智能运输船舶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并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自 2024 年 2月 1 日起施行。《指数目录》鼓励绿色智能运输船舶在内的 8 种产品和装备的发展,同时有 2 种生产工艺和 3 种船舶产品被淘汰。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方面,鼓励发展绿色智能运输船舶、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船舶、特种船舶和特殊用途船舶、高性能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开发制造及配套产业、配套设备及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等。同时,将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船舶,包括废旧船舶滩涂拆解工艺,船长大于 90 米的海洋钢质船舶以及船长大于 120 米的内河钢质船舶的单件组装式整体建造工艺,以及采用单件组装式整体造船法建造的钢质运输船舶,不符合规范的改装船舶和已到报废期限的船舶,单壳油船。
长江海事政务服务实现全域通办为进一步深化海事“放管服”改革,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长江海事局所属川渝鄂湘赣皖海事机构实施海事政务服务全域通办,首批 34 项政务服务事项在五省一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首批通办的34 项海事政务服务包括:船舶业务 17 项、船员业务 11 项、危防业务 3 项、通航业务 2 项、公司业务 1 项,主要是一些高频的、能够通过海事一网通办平台办理的,或是不需要到现场核查的海事政务服务事项,可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难题。办事群众任意选择就近的海事政务窗口进行业务申请或材料提交,就可以实现海事政务服务跨区域、跨层级办理。长江海事局还结合辖区实际,推出首批全域通办服务窗口 56个。另悉,上海海事局、浙江海事局、长江海事局、江苏海事局、连云港海事局联合发布《长三角海事政务服务“跨域办”事项清单》,共涵盖通航、船舶、船员、危防、安全等五大领域 18 大项 35 小项海事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落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创新海事服务 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 年)》要求,促进长三角海事政务服务释放协同效能和发展合力。首批海事政务服务“跨域办”事项清单,将以政策红利激发航运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珠江水运经济指标呈全面恢复增长态势从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 1 月 3 日召开的 2024 年珠江水运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 年珠江水运经济指标呈全面恢复增长态势。其中,珠江水系四省(自治区)全年预计完成水路货运量 15.01 亿吨,比上年增长 7.9%。2023 年,珠江水系港口全港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 19.47 亿吨,比上年增长 7.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5.29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6982 万标箱,分别增长 6.9%、2.3%。西江航运干线沿线港口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 4.65 亿吨,增长 8.2%,集装箱吞吐量 736 万标箱,增长 8.5%。作为西江航运干线上最大、最后一个梯级枢纽,2023 年,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再攀高峰,达到18361.96 万吨,比上年增长 18.22%。珠江另一个重要船闸大藤峡船闸去年也迎来高速发展,船闸过货量达到 3988 万吨。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四年排名全球第一上海港 2023 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4900 万 TEU 大关,连续第十四年蝉联全球第一。当前,上海航运枢纽港地位不断巩固,上海港集装箱航线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700 多个港口,每周班轮进出超过320 个班次,上海成为全球首批具备 LNG 海上加注能力的港口,与洛杉矶港共同打造全球第一条跨太平洋绿色航运走廊。同时,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 2023 年突破 2500 万 TEU,同比增长 4.6%,在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4900 万 TEU 中的占比提升至 51%,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数据显示,2023 年,洋山深水港安全进出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 8767 艘次,同比增长 4.2%,其中装载能力达 18000TEU 及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 1568艘次,同比增长 18.6%,安全进出内支线集装箱船舶 14457 艘次,同比增长 20.8%。
中国邮轮产业进入全面恢复阶段1 月 1 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自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式开启 7 天 6 晚到访韩国济州、日本福冈和长崎等地的商业首航之旅。同时,邮轮企业也纷纷宣布重返中国市场。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旗下超大豪华邮轮“海洋光谱号”将2024 年 4 月回归上海。维京游轮将在 2024 年投入共 4 艘河轮服务中国市场,预计到 2028 年服务中国市场的河轮船队将扩大至 12 艘。业界预测,2024 年中国邮轮市场总规模能够恢复至 2019 年的七成,2025 年的整体水平将完全恢复至 2019 年水平。另悉,2023 年 12 月 29 日,中国旅游集团、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锦江国际集团、上海久事集团、吴淞口文旅投资集团共同签署股东合作协议,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成立。华夏邮轮将以上海宝山吴淞国际邮轮港为母港,兼顾海南、深圳等地合作发展,着力打造成为我国邮轮产业运营发展的引领者,实现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支持企业发展 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山东近日印发《2024 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支持企业发展。本批政策注重增强普惠性和可及性,推出减免税收、降低收费、简化流程等制度性改革类政策,采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等模式,尽可能让更多经营主体受益。其中,在绿色交通方面,《政策清单》优化了海运航线补贴政策。对 2024 年新开加密国际(地区)海运航线(航班)给予单个 30 万元—150 万元补贴;鼓励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开通外贸内支线航线,对2024 年通过海铁联运、经由山东港口进出口的集装箱和通过山东港口外贸内支线运输的集装箱分别给予不超过 500 元/TEU、5 万元/航次补贴。
海南省减半计收货物港务费为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于近日发布的《海南省海运口岸降费提效优服务行动方案(2023-2025 年)》规定,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海南省的港口经营人按国家规定标准的 50%计收货物港务费。
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再创历史新高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根据交通运输部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达 1.74 亿吨,同比增长 8.77%,再创历史新高。2023 年三峡船闸运行 11066 闸次,通过量 1.69 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 4614 厢次,通过量 478.59 万吨,保障 57.41 万吨重点急运物资安全便捷过坝,护航旅客畅游三峡超 220 万人次。
全球班轮公司运力百强最新排名(2024 年 1 月)根据 Alphaliner 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 1 月 1 日,全球在运营集装箱船数量共计 6781 艘,总运力为285.19 万 TEU,折合约 3.39 亿载重吨。其中,前三大班轮公司总运力占全球市场的 46.64%。全球班轮公司运力排名前三是地中海航运(560.82 万 TEU,占比 19.66%)、马士基航运(411.56 万TEU,占比 14.43%)以及达飞轮船(357.81 万 TEU,占比 12.55%)。Alphaliner 指出,运力排名第 4 名第10 名依次为:中远海运集团、赫伯罗特、海洋网联船务(ONE)、长荣海运、现代商船、阳明海运和以星航运。其中前 7 名运力都超过 150 万 TEU。排名第 11 至 20 名依次为:万海航运、太平船务、海丰国际、X-Press Feeders Group、高丽海运(KMTC)、伊朗国航(IRISL)、UniFeeder、Sea Lead Shipping、中谷海运和长锦商船。
全球散货船船队运力突破 10 亿载重吨大关克拉克森在其最近发布的报告中称,截至 12 月初散货船在运营船队总运力已经超过了 10 亿载重吨,共计 13521 艘 100039 万载重吨,今年以来散货船船队运力增长了 2.8%。散货船队按载重吨计算占全球船队总运力的 45%。在现有的散货船中,好望角型船运力占比最高,达到 39%,自 2000 年 1 月以来增长了 3.15 亿载重吨,提高了五倍,增速最为迅猛;中小型散货船船队运力近年来也有显著的增长,巴拿马型船在过去 5 年中年平均增长率约 4.2%,好望角型船为 3.3%和灵便型船为 2.7%。展望 2024 年市场,交船量减少以及拆船潜在增加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船队供给增量,理论上 2024 年散货船市场收益存在改善的可能性,但预计仍难以回到 2021 年高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