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728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863.37点,较上期下跌0.3%。其中,欧洲航线报收1031.00点,上涨0.3%;地中海航线报收1505.01点,下跌0.7%;美东航线报收859.58点,上涨3.7%;美西航线报收702.62点,上涨4.8%;日本航线报收807.70点,下跌0.6%

沿海散货:月 28 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947.28 点,较上期下跌0.9%。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万 DWT)煤炭运价29.6/吨,下跌6.0%;秦皇岛至上海(4万 DWT)煤炭运价 17.0 /吨,下跌 9.6%

远东干散货:727日,国际干散货租金指数报收804.7点,较上期上涨0.2%,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19.351/吨,上涨0.1%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7.660美元/吨,上涨2.7%

进口原油:727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1099.76点,较上期下跌3.6%。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51.04下跌4.3%;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52.81,下跌2.7%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出现转好迹象,运输需求表现良好,带动以欧美航线为首的远洋航线运价上涨,综合指数出现反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额达到 11.46 万亿元,同比增长 3.7%。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成绩来之不易。下半年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加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未来我国出口有望保持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欧洲航线,据研究机构 Markit 发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 月 Markit 综合 PMI 初值降至48.9,低于前值和市场预期,创下去年 11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为连续第二个月低于荣枯线,未来欧洲地区的经济复苏前景并不乐观。本周,运输需求表现较好,供需基本面有所改善,航商执行涨价计划,推动市场运价大幅上涨。地中海航线,运输市场与欧洲航线保持同步,即期订舱价格上涨,但涨幅小于欧洲航线。

北美航线,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二季度 GDP 年化环比增长 2.4%,好于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展现了一定的韧性。但随着利率持续走高,未来美国经济仍面临衰退风本周,运输需求持在较高水平,供求关系良好,市场运价续上涨。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运输市场货基本稳定,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综合指数小幅下跌。大湾地区,东、东和北地区运价均略有下跌,出口成指数小幅下跌。湾地区至大东、东和北地区运价有不同度下跌,进口成指数下跌。

本周,受台“杜芮”登陆福建沿海影响,运输市场涨跌不一,综合指数平稳运行。月 28 日,上海航运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947.28 点,较上期下跌 0.9%

煤炭市场需求面,本周,进暑节气后居民用电量有所上,沿海八省电厂耗回升至 234.5 万吨,环比上涨 6.3 万吨。但受台风连续影响南方地区强降雨频繁,水续转好,华南地区电厂负荷率下降显,火电压力有所小,煤需求放缓。煤炭价格面,煤矿停产影响逐退,市场情绪转稳,高价煤接受度走低,贸易商发运积极。环各港合计日均调进 122.8 万吨,环比下降 14.5 万吨,日均调量 125.7 万吨,环比减少 9.1 万吨,成较为持,煤炭价格震荡。运价走势面,“杜芮”地提升应急响应,海全力组织舶做防台准备工作,运力收,煤价转,下游补库积极偏弱采购,市场成,运输市场供双弱,沿海煤炭运价持续下跌。

本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整体呈震荡。海岬型船需求有所改善,市场情绪运价小幅回升。巴船市场过剩运力化,船局延续,日租金持续下跌。超灵便型船货盘略有增,但运价上涨空间小幅波动态势。整体而言大船有涨跌,租金指数小幅波动。月 27 日,上海航运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为804.70 点,较上周四微涨 0.2%

岬型船市场小幅反弹。平洋市场,周初,澳洲主要矿商在市场询盘租船,成交氛一度改善,运价小幅反弹。周中,市场重回,货主压价力度加大,运价回落。临于前期矿商过程中需求放不全,铁矿石货盘逐渐,东澳煤炭运输需求有增加,过剩运力化,运价上行。月 27 日,中国-日本/平洋往返航线 TCT 日租金为 11773美元,较上周上涨 6.2%;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7.660 美元/吨,较上周上涨2.7%。远矿航线,VALE 发货节奏平稳,即期运力偏多,运价以震荡月 27,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19.351 美元/吨,较上周四微涨 0.1%

美国能源信息(EIA)公布数据显示,至 月 21 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库存减少 60.0 至 4.57 亿,降幅 0.13%。美国上周原油进口 636.7 /日,较前一减少 80.7 /日,出口增加 77.7 /日至 459.1 /日,原油产品四周平应量2049.5 /日,较去年同期增加 2.24%。美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年率初值为 2.4%,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于预期,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度出现支撑力油价。美联储如期加息 25 个基点,并为再次息打开了大限制了油价的涨幅。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波动上行,周报 83.80 美元/,较 月 20 日上涨 6.48%。全球原油运输市场 VLCC运价小幅下

VLCC 市场运价小幅下跌。月 27 日,上海航运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 1099.76 点,较 月 20 日下跌 3.6%。周,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 27 万吨级船运价(CT1)报 WS51.04,较 月 20 日下跌 4.29%CT1 的 日平为 WS51.37,较上期下跌 3.38%TCE 均 3.2 万美元/;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 26 万吨级船运价(CT2报 WS52.81,下跌 2.72%,平为 WS52.80TCE 均 3.4 万美元/

航运动态:

我国内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十年增加超 10 亿吨月 25 日,首届中国内河港航物流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会上获悉,2022 年全年,我国内河货运量 44.02 亿吨,货物周转量 19025.73 亿吨公里。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 55.54 亿吨,内河集装箱吞吐量 3500 万标准箱。十年时间,内河货物年吞吐量增加超过 10 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增加约 1500 万标准箱。本届论坛发起《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河港航物流联动发展(武汉)倡议》。倡议主要涵盖五方面内容:一、倡议将内河航运发展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抓手,对准同一个发展目标,推动内河港航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二、倡议在内河环保船舶、智慧港口、物流跟踪等领域获得突破;三、倡议建立船公司、港口、物流、货主等上下游企业高层交流机制;四、倡议探索内河航运公共平台建设,建立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服务模式,统一对外展示;五、倡议将“内河港航物流发展论坛”建设成立足国内、辐射海外的专业研讨和商务合作平台。

上海港合肥内河集装箱中心项目启动月 25 日,上海港合肥内河集装箱中心(ICT)项目启动仪式在安徽省合肥市派河港区举行。未来,合肥-上海外高桥(太仓)航程优化为不超过 72 小时,合肥-太仓-洋山全程不超过 144 小时,且合肥-外高桥(太仓)船期执行天天班。今年 月,上港集团、安徽港航集团共同筹划,整合上海港、合肥港、合沪航线等各方资源,全面打通 ICT 项目的各个环节。该项目将上海港港口服务前置到合肥派河港区,线上衔接上港集团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合肥港与上海港数据互联、资源共享。集装箱进入合肥内河集装箱中心视同进入上海港,省去中间转运环节,两港对该航线进行优先装卸,保证服务时效。该项目启动后,将给予合肥-上海外高桥(太仓)、合肥-太仓-洋山航线优先装卸及装卸费减免优惠政策。同时,对合肥至外高桥/太仓的支线驳船给予运费优惠政策。

川渝 14 城签约联动协同发展 共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日前,成渝地区嘉陵江流域与长江干线干支联动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南充市举行。四川省南充市、达州市、广元市、广安市和重庆市合川区、北碚区、万州区等 14 座沿江城市同向发力,签署《成渝地区嘉陵江流域与长江干线干支联动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涵盖港口利用、航道畅通、航运发展、安全环保、信息沟通、人文交流等内容,旨在提升长江上游航运生态、促进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共同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在保障航道畅通方面,共同呼吁解决重庆草街航电枢纽汛限水位运行和草街以下天然航道“通而不畅”等制约航运发展问题;协力推进流域水资源高效、有序调度,确保下游航道正常蓄水位。在安全环保方面,合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共享水上应急、抢险、救援的力量、物资、设备和环保信息,合力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在加快航运发展方面,共享标准船型设计研发成果,加快推进适合渠化航道和干支联运的标准船型,推动流域内船舶技术发展。协同推动“成渝通办”水运事项各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和行政审批结果互认。

福州“真金白银”助力航运业发展 奖励金额逾 2000 近日,根据《福州市促进航运业发展奖励办法》,扶持和鼓励该市航运业发展,进一步优化航运业营商环境,福州市水运中心启动 2023 年度促进航运业发展奖励资金申报工作。经航运企业申报,福州市水运中心初审,第三方审计机构审核,共 家企业 12 个项目满足奖励条件,申报奖励金额 2062.095 万元。其中新增船舶奖励 1982.095 万元,运力规模奖励 80 万元。截至 2023 年 月底,福州市运力规模达 465 万载重吨,位居全省第三;完成水路客运周转量 493.38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 19534217.65 万吨公里,总周转量增幅 9.67%

国事 LNG 运输三期项目船舶订单落户沪东中华月 25 日上午,中远海运中石油国事 LNG运输三期项目 艘 17.4万立方米船舶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中远海运中石油国事 LNG 项目由中远海运、中国石油和中船集团共同打造。一期项目 艘 17.4 万立方米船舶已投入运营,二期项目 艘船舶正在建造中。本次三期 LNG 项目正式签约沪东中华造船,新增 17.4 万立方米 LNG 船订单。该型船采用沪东中华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长兴系列”大型 LNG 船设计,该船型总长 295 米,型宽 45 米,型深 26.25 米,航速 19.5 节。另悉, 24 日,中远海运能源与中石油国际事业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开放公平、优势互补、同等优先、互利共赢”的原则,全面深化在油轮运输、LNG 运输、化工品液化气、新能源产业链、碳排放碳交易、海事安全管理、企业党建等领域的合作,保障能源供应链稳定,增强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华南地区建造的最大集装箱船交付月 24 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建造的 MSC16000TEU 集装箱船 号船在广州南沙命名交付。该船船长 366 米,型宽 51 米,型深 30.2 米,设计吃水 14.5 米,最多可运载 16616TEU,是目前华南地区建造的最大吨位的集装箱船。在命名仪式上,命名嘉宾将该船命名为“MSCNOA ARIEILAMSC 诺亚·阿莉拉)”号。这型船于 2021 年 月签订建造合同,计划在广船国际建造 8艘,由 MSC 地中海航运公司下单建造,中国船舶租赁公司和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直租形式给予融资。截至目前,华南地区建造的三大主力船型(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规格之“最”均由广船国际创造。除了此次命名交付的 16000TEU 集装箱船“MSC NOA ARIEILAMSC 诺亚·阿莉拉)”号外,它们分别是在2014年交付的32万吨超大型原油船(VLCC)系列船和2019年交付的3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系列船。

全球集装箱码头运营商排名出炉据德路里《全球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年度回顾与预测》(2023/24)报告,按权益吞吐量排名,2022 全球前 大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分别为新加坡港务国际、中远海运港口、招商港口、APM TerminalsDP World和记港口。榜首新加坡港务国际完成权益吞吐量 6100 万 TEU,同比下降 3.6%,但依然维持在 6000 万 TEU 以上。新加坡港务国际虽然收购了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的两个码头,并迎来了大士港开港,但全球港口增长乏力,其新加坡母港与海外港口吞吐量都有下滑。中远海运港口与招商港口则双双突破 5000 万 TEU,分别前进名,排名第 2、第 3。两大中国港口运营商借助股权收购与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高增长逆势上涨,分别增长 4.2%与 5.4%2022 年,APM Terminal 完成 4880 万 TEU,同比下降 3.2%,排名下滑两名至第 4DP World 排名第 5完成 4650 万 TEU,同比下降 3.1%;和记港口排名第 6,完成 4510TEU,同比下降 3.6%2022 年,符合德路里全球集装箱码头运营商(global terminal operatorGTO)标准的公司数量由 20家增加到 21 家。2022 年,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仅增长 0.5%21 家全球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吞吐量年增长率为 0.6%,吞吐量占全球港口的 48%以上。

为应对持续旱情 巴拿马运河减少每日通过船舶数量当地时间 月 25 日表示,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宣布,为应对持续旱情,从今年 月 30 日起,将运河每日通过的船舶数量调整为 32 艘。其中新巴拿马型船(载重 13000 个标准集装箱)10 艘,巴拿马型船(载重 5000 个标准集装箱)22 艘。巴拿马运河在雨季期间,平均每天通过的船舶数量为 35 艘至 36 艘。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表示,运河在过去 个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旱季。到今年年底之前,如果现有降水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善,管理局将继续维持现有的吃水深度限制。

韩国港口第二季度货物吞吐量同比下降 1.6%韩国海洋水产部 月 27 日表示,韩国港口第二季度的货物处理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1.6%,原因是全球贸易萎缩,经济增长放缓。根据韩国海洋水产部的数据,今年 月至 月,韩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为 3.7316 亿吨,而去年同期为3.7933 亿吨。其中,进出口货物吞吐量为 3.1695 亿吨,同比下降 0.5%。集装箱货物处理量为 756 万标准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2.8%。其中,加工进出口集装箱货物为 434 万标准箱,同比增长 4.2%。非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同比下降 2.4%,至 24396 万吨。按国家划分,与日本和美国的进出口货物吞吐量在第二季度分别下降了 4.8%和 7.9%,而与中国的货物吞吐量增长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