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6月16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926.63点,较上期上涨0.6%。其中,欧洲航线报收1124.82点,下跌0.8%;地中海航线报收1649.82点,下跌2.3%;美东航线报收868.11点,上涨2.4%;美西航线报收717.57点,上涨5.6%;日本航线报收854.96点,下跌1.7%。

沿海散货:6月16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948.23点,较上期下跌0.4%。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万DWT)煤炭运价31.9元/吨,上涨1.6%;秦皇岛至上海(4~5万DWT)煤炭运价17.9元/吨,上涨1.1%。

远东干散货:6月15日,国际干散货租金指数报收985.23点,较上期上涨7.8%,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20.351元/吨,上涨6.0%;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8.456美元/吨,下跌1.5%。

进口原油:6月15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1695.45点,较上期上涨67.4%。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80.96,上涨73.7%;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78.32,上涨59.4%。

国际市场:6月15日,BDI为1094点,较上期上涨5.2%。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延续上周下跌走势,货量整体略有恢复,但市场表现较为疲软,多条远洋航线运价下行。6 月 16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 934.31 点,较上期下跌 4.6%。

欧洲航线,欧洲地区经济总体表现低迷,各项经济数据表现疲软,运输需求受限。航线运力规模总体供大于求,部分航班的装载率在 90%左右,市场运价再次走低。地中海航线,市场趋势略好于欧洲航线,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小幅下跌。

北美航线,受美元加息经济形势下滑,以及港口罢工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北美运输市场供需基本面较为疲软,当地市场仍以消化库存为主。本周,多数航商采取降价揽货策略,市场竞争加剧,市场运价延续上周走势再次下跌。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台湾航线运输市场行情总体平稳,出口成分指数小幅上涨,进口成分指数小幅下跌。大陆至台湾地区,华东及东南地区运价小幅上涨,北方地区运价小幅下跌。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东南地区运价下跌,北方地区运价上涨。

本周,全国气温升高,能源需求有所提振,工业制造、食品消费持续弱势运行,各航线运价涨跌不一。6 月 16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948.23 点,较上期下跌 0.4%。

煤炭市场:市场需求方面,本周,北方高温,居民用电增长较快,各省电厂负荷率均全线上涨,沿海八省电厂日耗维持在 215 万吨高位,多数地区存煤可用天数明显下降。有关部门开始部署能源迎峰度夏工作,确保供应平稳有序。环渤海各港合计日均调进量127.8 万吨,环比减少 0.7 万吨,日均调出量 137.4 万吨,环比减少 0.2 万吨。煤炭价格方面,一方面,国际煤价走强,另一方面,各地煤炭库存仍处高位,非电需求难有起色,煤价回升预期不足,下游长协兑现意愿下降,交易僵持下煤价小幅探涨。运价走势方面,本周,沿海电厂消耗增长,居民用电需求增长,加之煤价连续回升,市场看多情绪复苏,同时进口煤价成本上涨,下游需求转向国内煤炭。采购拉运提速,沿海煤炭运价小幅上涨。6 月 16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煤炭货种运价指数报收 907.76 点,较上期下跌 0.5%。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报收 517.31 点,较上期上涨 1.2%,其中,秦皇岛-张家港(4-5 万dwt)航线运价 19.9 元/吨,较上期上涨 0.4 元/吨。华南航线,秦皇岛-广州(6-7 万dwt)航线运价为27.9 元/吨,较上期上涨 0.7 元/吨。

本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整体活跃度上升,市场行情较前期有所改善。海岬型船市场运价有涨有跌,巴拿马型船和超灵便型船市场在煤炭货盘增加的支撑下,日租金双双上涨。整体而言,在中小型船市场回升的带动下,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连续两周上涨。6月1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为985.23点,较上周四上涨7.8%。

海岬型船两大洋市场走势分化,太平洋市场运价稳中小跌,远程矿航线相对稳健。太平洋市场,虽然澳大利亚矿商仍在市场询船,但随着月底前冲量任务即将完成,铁矿石货盘较上周有所减少,市场可用运力充裕,太平洋市场运价小幅下跌。6月15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 TCT 日租金为15626美元,较上周四上涨1.0%;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8.456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1.5%。远程矿航线,本周西非和巴西货盘陆续释放,且大西洋市场即期可用运力有限,运价稳中有升。6月15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20.351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6.0%。

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先跌后涨,周四报 75.51 美元/桶,较 6 月 8 日下跌 0.6%,周平均 73.97 美元/桶,环比下跌 3.2%。中国进口 VLCC 运输市场运价直线拉升。6 月 15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 1695.45 点,较 6 月 8 日上涨67.4%。

本周 VLCC 市场中东航线租家赶在 7 月沙特深度减产前锁定货源,6 月底 7 月初货盘集中成交,而前几周租家持续在非公开市场租船已经消耗一部分运力,还有一部分运力空放至大西洋航线,造成中东地区有效运力供应短暂紧张,船东借势捂船惜售,还盘价格不断跳涨,有正常装期货盘的租家只能接受持续走高的运价;大西洋航线 7 月装期货盘部分出货,同时受中东地区行情暴涨刺激,运价也大幅拉升。6 月 15 日,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 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 WS80.96,较 6 月 8 日上涨 73.7%,CT1 的 5 日平均为 WS65.67,较上期平均上涨 43.4%,TCE 平均 5.1 万美元/天,环比上涨 99.0%;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 26 万吨级船运价(CT2)报 WS78.32,上涨 59.4%,平均为 WS64.66,TCE 平均 5.1 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交通运输部发布《2022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2022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 年,交通运输行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各项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保畅通、扩投资、稳市场、调结构、防风险,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385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6.4%,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服务保障。《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22 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15.5 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 4.2 万公里;全国公路里程 535.48 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 7.41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 17.73 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 0.82 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 12.8 万公里,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2751 个;颁证民用航空运输机场 254 个,比上年末增加 6 个;拥有邮政行业各类营业网点 43.4 万处,邮政邮路 4.4 万条、1142.5 万公里。2022 年,全国完成营业性客运量 55.87 亿人、同比下降 32.7%,完成旅客周转量 12921.54 亿人公里、同比下降 34.6%;完成营业性货运量 506.63 亿吨、同比下降 3.1%,完成货物周转量 226160.96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 3.4%。

四部委发文明确 2023 年降成本重点6 月 1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四部委联合对外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做好 2023 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从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质效、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缓解企业人工成本压力、降低企业用地原材料成本、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激励企业内部挖潜等八个方面提出 22 项任务。在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方面,《通知》提出: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提高现代物流规模化、网络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水平。调整优化运输结构。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动跨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研究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升铁水联运发展水平,推动 2023 年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 15%左右。继续执行公路通行费相关政策。深化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海关总署推出 16 条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海关总署日前围绕促进进出口物流畅通、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促进企业减负增效和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四方面推出 16 条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在促进进出口物流畅通方面,有扩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联动接卸”等便利化措施试点范围,保障属地查检鲜活易腐商品绿色通道畅通运行,优化高新技术设备监管查验流程等。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有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拓展更多便利功能和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口岸开展“智慧口岸”建设试点等。在促进企业减负增效方面,包括进一步扩大主动披露政策适用范围,为企业提供容错纠错、守法便利通道;继续扩大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范围,推动 AEO 企业在境内外享受通关便利等。在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方面,包括有序开展跨境电商海关监管综合改革;拓展保税维修业务范围等。

天津发布综合性产业支持政策 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天津市未来五年支持港口、产业、城市发展的重点政策和重要举措。《政策措施》明确,做大港口航运规模。主要从做大港口通道经济和提升天津市航运企业贡献两方面,提出 10 项措施。其中港口方面提出鼓励开通国际集装箱航线、鼓励强化集装箱环渤海内支线、鼓励开通国际滚装航线等 7 项措施;航运方面提出鼓励航运企业落户并扩大运力规模、促进头部企业提高运输效率、鼓励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发展等 3 项措施。同时,做强港口关联产业。主要从完善船舶服务、延伸港口重点货类贸易链产业链、促进港航数字化升级 3 方面,提出鼓励船舶修造产业发展、鼓励保税船供业务发展、鼓励口岸大型外贸主体落户发展、建设港航数据平台和交易平台等 7 项措施。做优城市航运服务功能。主要从提高航运要素集聚效应、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提升服务软实力 3 方面提出鼓励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服务发展以及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加大航运人才培养等 7 项措施。

13 省市共同发布“电化长江”倡议6 月 9 日,在四川宜宾举行的 2023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大会上,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会同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上海市等 13 个省市,共同发布“电化长江”倡议,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电化长江”就是通过推动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在长江航运的应用,加快长江航运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助力长江流域减污降碳增效。长江流域各省市交通运输部门代表共同发出倡议:坚持同心同向,携手共进,合力构建“电化长江”协同体系;坚持先行先试,稳步实施,倾力打造“电化长江”示范样板;坚持创新创效,技术赋能,着力厚植“电化长江”创新生态;坚持共建共赢,多措并举,聚力贯通“电化长江”产业链条。

宁波舟山港迎来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 LNG 加注业务6 月 14 日,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码头,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 301”通过软管,向正在码头 6 号泊位进行装卸作业的“达飞联合”轮加注保税 LNG 燃料,这标志着宁波舟山港迎来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 LNG 加注业务。此次保税 LNG 燃料加注量达 9400 立方米,能够满足船舶连续航行里程超 1 万海里,可覆盖单次中国到欧洲的航程,相当于沿赤道绕行地球半圈。

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爱达邮轮有限公司6 月 15 日,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将公司名变更为“爱达邮轮有限公司(Adora CruisesLimited)”,该变更自即日起生效。新的公司名称与其邮轮品牌名称“爱达邮轮(Adora Cruises)”保持一致,进一步强化爱达邮轮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凸显公司为宾客带来“爱游无界”的邮轮产品和打造一流的中国邮轮旗舰企业的远景目标。更名后的爱达邮轮有限公司将使用与爱达邮轮品牌相同的品牌标识,用充满寓意的中国红、阳光黄、大地绿、星海蓝生动诠释“喜乐”、“关爱”、“活力”和“创想”的品牌个性,为宾客打造出多元文化、跨界融合的邮轮出行体验。

1-5 月全国造船完工 1647 万载重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5 月,全国造船完工 164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5.4%;承接新船订单 2645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49.5%。5 月底,手持船舶订单 11799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5.5%。1-5 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48.1%、67.3%和 51.6%。完工船舶产品中,集装箱船占比持续提升;新接船舶产品中,油船占比有所提高。相较于 4 月,5 月造船完工量环比增长 1.1%,新接订单量环比增长 41.3%。船舶出口方面,1-5 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 8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1%。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占主导地位。出口船舶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比重为 85.1%、91.3%和 91.8%。

全球班轮公司运力百强最新排名(2023 年 6 月)根据 Alphaliner 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 6 月 4 日,全球在运营集装箱船数量共计 6604 艘,总运力为270.36 万 TEU,折合约 3.23 亿载重吨。其中,前三大班轮公司总运力占全球市场的 46.67%。全球班轮公司运力排名前三是地中海航运(501.45 万 TEU,占比 18.55%)、马士基航运(412.72 万 TEU,占比 15.27%)以及达飞轮船(347.48 万 TEU,占比 12.85%)。Alphaliner 指出,运力排名第 4 名第 10 名依次为:中远海运集团、赫伯罗特、长荣海运、海洋网联船务(ONE)、现代商船、阳明海运和以星航运。其中前 7 名运力都超过 150 万 TEU。排名第 11 至 20 名依次为:万海航运、太平船务、海丰国际、高丽海运(KMTC)、中谷海运、伊朗国航(IRISL)、X-Press FeedersGroup、UniFeeder、Sea Lead Shipping 和长锦商船。

巴拿马运河水位下降 船只严格限重据外媒报道,包括巴拿马在内的中美洲大部分地区近几个月来正遭遇“70 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巴拿马运河水位比 5 年平均水平下降了 5%,且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旱情进一步恶化,水位持续下降。为防货轮搁浅,巴拿马运河当局收紧货轮的吃水限制。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日前表示,旱情已影响到运河的正常运营,因此将对过往船只严格限重。巴拿马运河当局宣布,运河容许通过的最大型货轮级别“新巴拿马型”货轮,最大吃水深度将限制至 13.41 米,比正常时候减少逾 1.8 米,相当于要求这类货轮只可装载约 60%容量的货物通过运河。截至 6 月 7 日,巴拿马运河每天通行船只 35 艘,随着旱情的加重,运河当局可能将每天通行船只数量降至 28 至 32 艘。业内分析,限重措施也将导致来往船只的运力削减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