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心周报20230526
生鲜物流行业
2016-12-14
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5月26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938.74点,较上期下跌0.8%。其中,欧洲航线报收1147.57点,下跌1.5%;地中海航线报收1678.89点,下跌0.1%;美东航线报收885.38点,下跌1.3%;美西航线报收703.31点,下跌0.6%;日本航线报收899.69点,上涨4.2%。
沿海散货:5月26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990.51点,较上期上涨0.4%。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万DWT)煤炭运价34.8元/吨,下跌2.0%;秦皇岛至上海(4~5万DWT)煤炭运价19.2元/吨,下跌2.5%。
远东干散货:5月25日,国际干散货租金指数报收1017.86点,较上期下跌10.8%,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20.233元/吨,下跌4.3%;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8.480美元/吨,下跌3.8%。
进口原油:5月25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1113.32点,较上期上涨0.8%。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51.82,上涨4.0%;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53.25,下跌3.1%。
国际市场:5月25日,BDI为1215点,较上期下跌13.3%。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平稳,运输需求保持稳定表现,不同航线因供需基本面的差异继续呈现分化走势,综合指数小幅上涨。5月26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983.46 点,较上期上涨 1.1%。
欧洲航线,据研究机构 Markit 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 5 月综合 PMI 初值为 53.3,不及前值及市场预期,为近三个月以来新低。5 月份的数据全面下滑,其中制造业 PMI 陷入困境,5月数据创下36 个月来的新低,而服务业 PMI 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荣枯线之上,与制造业产出的急剧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复苏的不均衡。欧洲经济在高通胀以及货币正常持续收紧的情况下,未来复苏前景不容乐观。本周,运输需求缺乏进一步增长的动力,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即期订舱价格小幅回落。地中海航线,运输市场与欧洲航线基本同步,供求关系好于欧洲航线,市场运价小幅上涨。
北美航线,据研究机构 Markit 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 5 月 Markit 综合 PMI 初值为 54.5,较前值环比上升,并创13 个月新高。数据显示近期美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有利于提升北美航线的运输需求。但是,美国服务业和制造业表现日益分化,而服务业的强劲需求导致劳动力市场火热,通胀水平继续处在高位,美联储可能继续采取紧缩政策,未来美国复苏将面临复杂局面。本周,运输需求总体稳定,供需基本面转好,市场运价连续调整后出现反弹走势。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台湾航线运输市场行情表现较为疲软,进出口市场运价均出现回落,拖累综合指数下跌。大陆至台湾地区,各口岸市场运价均走低,出口成分指数下跌。台湾地区至大陆,各口岸市场运价走势出现分化,其中华东、东南地区市场运价下行,导致进口成分指数下跌。
本周,全国各地气温反复,市场终端需求不振,下游采购放缓,沿海航运市场船多货少格局持续,运力较为富裕。5 月 26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990.51 点。
煤炭市场:市场需求方面,我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民用电需求有所提升,电厂日耗较前期回升。沿海八省电厂日耗为 182.7 万吨,环比增加 11.8 万吨。但在长协兑现率提高,保供充足的情况下,下游各终端高库存难以消耗。环渤海各港合计日均调进 151 万吨,环比增加 0.9 万吨,日均调出量 133 万吨,环比减少 12.6 万吨。煤炭价格方面,主产区煤矿陆续恢复生产,供应充足局面未改,终端电厂在库存充足、水电出力提升、进口煤补充支撑下,采购意愿提升有限。非电终端,化工、冶金等行业依旧恢复不佳,煤炭价格弱势运行。运价走势方面,全国各地气温反复,居民用电提升有限,煤电需求低位运行,工业用煤需求走弱。电厂库存持续高位,加之进口煤价格大幅走低,下游采购需求意愿依然欠佳,沿海煤炭运价小幅走跌。5 月 26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煤炭货种运价指数报收 965.64点。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报收 555.03 点,较上期下跌 2.3%,其中,秦皇岛-张家港(4-5 万dwt)航线运价 20.9 元/吨,较上期下跌 0.8 元/吨。华南航线,秦皇岛-广州(6-7 万dwt)航线运价为 29.8 元/吨,较上期下跌 0.9 元/吨。
本周,海岬型船部分航线市场较为低迷,过剩运力偏多,运价继续下探。巴拿马型船与超灵便型船市场,煤炭运输需求持续低迷,市场船多货少局面延续,日租金承压下跌。整体而言,三大船型运价纷纷下跌,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继续下行。5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为1017.86点,较上周四下跌10.8%。
海岬型船市场有所下跌。本周,太平洋市场货盘虽稳定放出,但大西洋市场表现较为低迷,部分过剩运力转至太平洋航线,造成运力供给增多。叠加 FFA 下跌,市场情绪较为悲观,运价持续下行。5月25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 TCT 日租金为16160美元,较上周四下跌8.1%;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8.48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3.8%。远程矿航线,巴西铁矿石货盘仍偏少,运输需求持续疲弱,供需格局未有改善,运价继续下跌。5月25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20.233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4.3%。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12 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减少 1250 万桶至 4.552 亿桶,降幅 2.7%。美国上周原油进口 585 万桶/日,较前一周减少 101 万桶/日,出口增加 23.9 万桶/日至 454.9 万桶/日,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为 2005.7万桶/日,较去年同期增加 2.8%。美国夏季出行高峰带动需求回暖,汽油、航空燃料和馏分油产品供应量较上周均有所上升,推动了原油库存的减少,提振油价。美国通胀持续,美联储 6 月再次加息预期增加,限制了油价涨幅。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波动盘整,周四报 75.99 美元/桶,较 5 月 18 日上涨 0.28%。全球原油运输市场 VLCC 型油轮运价小幅波动。
VLCC 市场运价先涨后跌。5 月 25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 1113.32 点,较 5 月 18 日上涨 0.8%。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 27 万吨级船运价(CT1)报 WS51.82,较 5 月 18 日上涨 4.01%,CT1 的 5 日平均为 WS52.69,较上期平均上涨 16.73%,TCE 平均 3.4 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 26 万吨级船运价(CT2)报 WS53.25,下跌 3.12%,平均为 WS54.59,TCE 平均 3.7 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2022 年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排名发布 洋山港高居榜首近日,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标普全球(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联手发布 2022 年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全球 348 个集装箱港口被纳入 2022 年 CPPI 评估范围,根据从船舶到达港口到完成货物交换并离开泊位的时间来衡量港口运营效率进行了排名。分析认为,航运业在受疫情影响之后,全球港口目前的运营状况已显著改善。全球各地的港口正在继续清理货物积压,但运营效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数据显示,推进港口流程数字化和港口基础设施现代化可以提高生产力、改善客户服务并促进碳减排。根据 CPPI 排名,2022 年洋山港的运营虽然受到台风和其他多种因素的严重干扰,但绩效运营效率仍居全球首位。进入前 20 位排名的中国港口还有:排名第 7 的宁波港、排名第 9 的广州港、排名第 11 的香港港、排名第 13 的蛇口港、排名第 14 的妈湾港、排名第 20 的天津港。
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共建启动5 月 19 日,2023 年大湾区(广东)国际航运大会上,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共建启动暨签约仪式举行。来自广州市港务局、广州交易集团、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港集团、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船东会、澳门海员工会、南光物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共同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建设按下“加速键”。根据多方签署的《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各合作方在遵守“平等自愿,互利互惠、诚实守信、长期合作”的原则下,根据各自发展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与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的合作模式,主动导入业务资源、市场资源,创新开展各类航运要素交易,共同拓展新业务新模式,将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世界级航运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平台。
平陆运河进入全线动工建设新阶段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标志性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 5 月 23 日进入全线动工建设新阶段。平陆运河起点位于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 134.2 公里,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 8900 万吨。工程主要包括航道、航运枢纽、水利设施改造以及沿线跨河配套工程建设,工程总概算约 727 亿元。建成后,平陆运河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截至 2023 年 5 月中旬,项目累计完成形象投资超 100 亿元,马道、企石、青年三大枢纽控制性工程一期工程已于 3 月 18 日提前完成建设。目前,项目整体初步设计、用地、用林、用海均已获批,项目施工图设计(第一批)航道主体土建工程也已获得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批复,航道、枢纽主体工程 15 个施工标、6 个监理标的招标工作已完成,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均进场到位,项目已具备全线动工建设的条件,进入全线动工建设新阶段。
山东小清河 6 月底将全线通航5 月 23 日,小清河复航宣介活动在济南举行。从会上获悉,小清河复航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 99%,航道、船闸、桥梁等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今年 6 月底将全线通航。小清河内河段航道基本具备 2000 吨级船舶安全通行条件。复航后可实现三种方式运输:一是海船河海直达运输,满足通航条件的海船可从事沿海港口至小清河内河港口的河海直达运输。二是内河船+海船的河海联运,符合通航条件的内河船可在小清河内河段至河口中转港之间通行,货物在河口港中转到海船运输,实现海河联运。三是海上顶推+内河拖带(或自航)的驳船运输,这种运输方式驳船按海船标准建造,货物无需在小清河河口港进行倒载,可实现货物河海直达运输。
厦门港 30 万吨级航道建成投用近日,厦门港口管理局发布消息,厦门港古雷航道三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这也标志着古雷港区已经具备 30 万吨级油船全潮通航条件。试运行期间,厦门港古雷港区吞吐量总量达 2813.7 万吨,增加 28.18%,通航船舶 2151 船次,同比增加 22.98%。厦门港古雷航道三期工程系省重点项目工程,总投资约 6.3 亿元,于 2018 年 4 月开工,2021 年 9 月通过交工验收并试运行。该工程改扩建航道全长 21.1 公里,其中,东山湾外 26 米等深线至古雷南 4#泊位17.5 公里航段建设 30 万吨级油船全潮通航航道,通航宽度 400 米,航道水深 25.2 米。
中船嘉年华旗下“地中海”号邮轮将进驻天津母港5 月 23 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属邮轮运营公司—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共同商议中船嘉年华旗下“地中海”号邮轮进驻天津邮轮母港,共同推进邮轮复航和北方市场战略布局,打造“双船两港”模式。中船嘉年华旗下“地中海”号邮轮将于 2023 年第 4 季度开启以天津为母港的首航季,执航东北亚等周边国家的邮轮航线。这将是“地中海”号邮轮在中国市场的首次亮相。随着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未来部署于上海母港,中船嘉年华将全面开启上海、天津“双船两港”模式,助力中国邮轮产业健康、有序和高质量发展。
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与 GSBN 签署合作协议日前,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与 GSBN 在香港签署合作协议,公司正式加入 GSBN 联盟。根据协议,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与 GSBN 将共同推进通道沿线内陆无水港、海港实现无纸化放货,以及“一单制”数字提单与海船数字提单的线上互认互换,推动物流人工操作环节的大幅缩减,并提高货物运输时效。通过 GSBN 的数字桥梁,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将与联盟其他成员一并,在数字物流、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领域共建共享,最终提档全通道数字化水平。
中韩集拼专线在浙江义乌首发 双向货品实现“3 日达”5 月 23 日,中韩集拼专线(义乌—山东—韩国)在浙江义乌首发,装满 8 个集装箱的日用品等出口货物被卡车运往山东后,将乘船赴韩国清关、配送,全流程耗时从原来的一周左右缩短至“3 日达”。义乌对韩国的出口以集拼快运为主,超 50%的集装箱经由山东各港口出海。义乌市政府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义乌—山东—韩国”双向贸易通道,不断拓展、丰富合作内容。义乌海关数据显示,2022 年,义乌对韩国进出口约 10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65.3%。其中,出口 80.8 亿元、进口 28.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4.4%、183%。
今年前 4 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5611 列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 1 至 4 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5611 列,运送货物 60.9 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 17%、32%,重箱率 100%。其中 4 月份单月开行 1459 列,运送货物 16 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 25%、45%。今年以来,国铁集团充分利用口岸站挖潜提效和扩编增吨条件,不断扩充中欧班列通道能力,西、中、东三条通道 1 至 4 月份班列开行数同比分别增长 25%、9%、10%,中欧班列运输能力和效率持续增强,开行质量进一步提升。截至 2023 年 4 月底,中欧班列国内出发城市达 109 个,通达欧洲 25 个国家 211 个城市。
美西两大港口 1—4 月集装箱吞吐量下滑近 30%近日,洛杉矶港(LA)公布今年 4 月份数据。由于零售商库存高企,消费者支出放缓,以及货物向美东、美湾港口转移,导致洛杉矶港和长滩港(LB)今年前 4 个月进口重箱大幅下降。4 月,洛杉矶港集装箱吞吐量为 68.81 万 TEU,同比下降 22.45%。其中进口重箱下降 24.74%至 34.37万 TEU,出口重箱下降 11.69%至 8.82 万 TEU。此外,通过洛杉矶港的空箱数量下降了 22.55%,至 25.62万 TEU。前 4 个月,洛杉矶港集装箱吞吐量 252.52 万 TEU,同比下降 29.25%。长滩港(LB) 4 月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65.60 万 TEU,同比下降 20.06%,环比增长 8.64%。进口重箱下降 21.80%至 31.34 万 TEU,出口重箱小幅增加 0.65%至 12.27 万 TEU。此外,通过长滩港的空箱数量下降了 26.2%,至 21.99 万 TEU。前 4 个月,长滩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237.74 万 TEU,同比下降 27.55%。值得注意的是,长滩港 3 月份的集装箱吞吐量较 2 月增加了 11.07%,4 月的集装箱吞吐量也比 3 月份增加了 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