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心周报20230303
生鲜物流行业
2016-12-14
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3月3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057.68点,较上期下跌1.9%。其中,欧洲航线报收1379.05点,下跌1.1%;地中海航线报收1835.08点,下跌1.5%;美东航线报收1083.66点,下跌3.1%;美西航线报收781.02点,上涨0.1%;日本航线报收961.19点,下跌6.4%。
沿海散货:3月3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073.31点,较上期上涨1.4%。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万DWT)煤炭运价42.6元/吨,上涨5.4%;秦皇岛至上海(4~5万DWT)煤炭运价26.2元/吨,上涨3.1%。
远东干散货:3月2日,国际干散货租金指数报收1110.79点,较上期上涨49.0%,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17.796美元/吨,上涨8.5%;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7.431美元/吨,上涨14.6%。
进口原油:3月2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1486.67点,较上期上涨4.0%。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69.96,上涨4.7%;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70.07,上涨3.1%。
国际市场:3月2日,BDI为1145点,较上期上涨40.3%;BDTI为1472点,上涨11.2%。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运输市场货量小幅回升,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综合指数总体平稳。大陆至台湾地区,华东、东南地区运价微跌,北方地区运价小幅上扬,出口成分指数微跌。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和东南地区运价上涨,北方地区运价下跌,进口成分指数小幅上涨。
本周,全国升温,煤炭即将步入消费淡季,市场涨跌胶着,下游采购逐步谨慎,拉运多以刚需长协为主,沿海散货综合指数涨势放缓。3 月 3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1073.31 点,较上期上涨 1.4%。
煤炭市场需求方面,冷空气影响进入尾声,大部分区域气温回升明显,居民取暖用电压力趋缓,同期企业开工率继续上行,各地用电负荷继续上升,沿海八省电厂日耗 202.6 万吨,再度上涨 2.9 万吨,煤炭库存继续快速回落,存煤可用天数下降至 15.2 天。煤炭价格方面,煤矿安全事故后,煤炭供给预期收紧,市场备库情绪继续发酵,北方港口煤价一度快速上涨。然而,气温上升明显,电煤旺季接近尾声,同期煤炭产量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市场热度有所消散,煤价弱势走低。环渤海各港合计日均调进 135 万吨,调出量 152.7 万吨,分别增加 9.8 万吨、18.4 万吨,港口库存压力明显缓解,煤价震荡下行。运价走势方面,周初,煤炭预期供给收紧,市场备库情绪继续发酵,下游采购拉运积极,快船更为紧俏,船东信心有所增加,报价坚挺,运价继续上行。不过,伴随煤价快速上涨,高于下游预期,接受度降低,观望情绪再起,补库拉运以长协刚需为主,沿海煤炭运价上涨后有所调整。
本周,大西洋市场以及远程矿航线活跃度上升,海岬型船市场行情好转,运价上涨;上周煤炭集中出货带来的市场高涨情绪持续,以及南美粮食出货稍有好转,巴拿马型船和超灵便型船市场稳中上升。远东干散货指数在三大船型纷纷上涨的带动下大幅上升。3月2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为1110.79点,较上周四上涨49.0%。
海岬型船市场大幅上涨。太平洋市场,周初,澳洲主要矿商均在市场积极询盘,FFA 远期合约价格上涨,远程矿航线也偶有货盘放出,不过运输整体需求不及预期,澳大利亚至青岛航线运价在7美元/吨上下波动。下半周,在远程矿航线上涨的拉动下,澳大利亚至青岛航线运价涨势扩大。3月2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 TCT 日租金为9117美元,较上周四上涨127.9%;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7.431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14.6%。远程矿航线,下半周大西洋市场活跃度上升,巴西矿商 vale 询船需求增加,运价上涨。3月2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17.796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8.5%。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2 月 24 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增加 116.6 万桶至 4.8 亿桶,增幅 0.24%。美国上周原油进口 620.8 万桶/日,较上周减少 11.8 万桶/日,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为 2011.7 万桶/日,较去年同期减少 7.44%。尽管美国原油库存至 2021 年 5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制造业强劲增长,经济反弹预期提振了全球燃料需求前景。同时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印度炼厂需求创十多年新高,对油价形成支撑。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创两周新高,周四报 84.34美元/桶,较 2 月 23 日上涨 3.78%。全球原油运输市场VLCC 型油轮运价小幅攀升,苏伊士型油轮运价小幅上涨,阿芙拉型油轮运价蒸蒸日上。
VLCC 市场运价小幅攀升。3 月 2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 1486.67 点,较 2 月 23 日上涨 4.0%。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 27 万吨级船运价(CT1)报 WS69.96,较 2 月 23 日上涨 4.70%,CT1 的 5 日平均为 WS66.94,较上期平均下跌 1.99%,TCE 平均 5.1 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 26 万吨级船运价(CT2)报 WS70.07,上涨 3.10%,平均为 WS68.03,TCE 平均 5.5 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2022 年我国全年货物运输总量 506 亿吨2 月 28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据统计,2022 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 506 亿吨,其中铁路运输 49.3 亿吨,公路运输 371.2 亿吨,水路运输 85.5 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 226122 亿吨公里,其中铁路 35906.5 亿吨公里,公路 68968 亿吨公里,水路 121003.1 亿吨公里。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157 亿吨,比上年增长 0.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46 亿吨,下降 1.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29587 万标准箱,增长 4.7%。港口万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新增通过能力25561 万吨/年。
上海发布交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上海市交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从优化低碳综合运输结构、构建低碳城市交通体系、推进低碳交通装备升级等 6 个方面,部署 27 项重点任务,加快构建与产业升级、高品质生活、新空间格局相适应的绿色低碳交通服务体系。优化低碳综合运输结构方面,上海将完善内河运输网络建设。到 2025 年,海铁联运集疏运量不低于90 万 TEU,海铁联运集疏运量年均增长率超过 15%,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力争提高到 52%。到 2035 年,海铁联运集疏运量达到 300-340 万 TEU。推进低碳交通装备升级方面,上海将积极推进船舶装备低碳化转型。到 2030 年,上海港籍的沿海和内河主力船舶新船设计能效水平在 2020 年基础上提高 20%,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占比力争达到 5%以上;国际远洋船舶达到 IMO 相关标准要求。推进低碳设施体系建设方面,上海将加大交通枢纽场站低碳设施供给能力。2025 年,泊位配备岸电设备实现全覆盖,集装箱码头具备条件的船舶岸电设施使用率达到 30%,邮轮码头具备条件的船舶岸电设施使用率力争达到 100%,港作船舶岸电设施使用率达到 100%。研究制定内河船舶靠泊岸电使用规范,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内河集装箱船、滚装船、1200 载重吨及以上干散货船和多用途船,以及海进江船舶的受电设施改造,2025 年底前,基本完成 600 总吨及以上内河干散货船和多用途船的改造工作。
厦门港口降费政策延续 两年可减负 1.8 亿元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市发改委、厦门港口管理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厦门港 2023-2024 年部分港口收费标准的通知》。《通知》明确,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在货物港务费上,厦门市继续减免地方政府留存部分,即对集装箱货物和外贸散杂货物按国家最新规定标准的 50%计收,对内贸散杂货物免收货物港务费,维持现行执行费率。在引航(移泊)费上,航行国际航线船舶按国家标准执行;航行国内航线船舶维持现行执行费率,即按国家标准的 55%计收;对 6 万净吨以上的集装箱船舶维持现行执行费率,按净吨 6 万吨封顶计收引航费。2022 年,厦门市为港口企业减免货物港务费 7900 万元,减免引航(移泊)费 1402 万元,共计超 9300万元。预计今明两年每年继续为港口企业减免成本超过 9000 万元,两年累计约 1.8 亿元。
苏沪两地船舶污染防治条例 3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在《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两周年之际,3 月 1 日,《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和《上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在《条例》实施前夕,海事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营造了良好普法氛围。在苏沪交界浏河口水域,海事部门举行船舶溢油应急演习。在镇江,海事联合交通、环保等单位成立了“美丽镇江·生态长江守护联盟”,共同签订《共建协议》,为《条例》的实施做好充足准备。在张家港、江阴等地,海事人员走进码头、走上船头,通过发放《条例》宣传材料、开展微课堂等形式,做好法规解读工作。
连云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2 月 28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连云港口岸扩大开放。本次扩大开放为徐圩港区,新增开放液体散货泊位7 个。这是继 2018 年连云港港两翼港区口岸扩大开放后,连云港市水运口岸开放的又一重大突破。扩大开放范围内规划建设码头数量 37 个,设计通过能力约 2.2 亿吨。目前已建成泊位 7 个,为盛虹炼化一体化配套码头(1 个 30 万吨级原油泊位 171#泊位,4 个 5 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 166#-169#泊位)和虹洋港储码头(1 个 8 万吨级和 1 个 10 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 164#-165#泊位),均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项目配套服务。
中韩“四港联动”整车运输谅解备忘录生效2 月 24 日,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与韩国国土交通部、关税厅签署的中韩“四港联动”(威海—仁川)整车运输谅解备忘录正式生效。根据备忘录,中韩双方将在威海港、威海机场、仁川港、仁川机场四港间开展整车运输,推进两国国际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整车运输的新模式实施后,装载货物的运输车辆在一国境内陆路运输后,整车上船通过中韩班轮抵达另一国后,原车下船,经陆路运输后抵达目的地,与现行运输模式相比,减少报关、装卸及换车等环节,物流成本大约降低 30%,物流时间缩短 5 小时左右。
锦江航运推出全新东南亚航线3 月 1 日,锦江航运推出全新东南亚航线——海防丝路快航(CHH3)服务,旨在进一步延伸华南、华北至东南亚区域的航线覆盖。这是锦江航运继升级沪泰越航线、香港海防线、日本泰越线等航线后,在东南亚市场布局的又一条精品航线。新航线由锦江航运自行投船,每周一班,往返船期 14 天,其中,海防至上海返程仅需 3.5 天(至青岛6 天)。相较原有航线进一步缩短航程,可满足客户对进口快航的需求,让更多优质冷链产品快速运至国内。
印度禁止使用船龄超过 25 年的油轮和散货船2 月 27 日,印度航运总局在其网站表示,印度将吊销船龄超过 25 年的油轮和散货船的贸易许可证。航运总局在声明中表示,船龄规范将有助于确保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船舶并引入低碳节能船舶。
壳牌将为赫伯罗特 12 艘新建 23500TEU 级集装箱船供应 LNG 燃料近日,赫伯罗特与壳牌签署了一项多年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协议。根据协议,壳牌西部 LNG B.V(Shell)将为赫伯罗特旗下 12 艘 23500TEU 级超大型双燃料 LNG 集装箱船供应 LNG,这些船目前正在韩国大宇造船建造,预计壳牌将于今年下半年为这些集装箱船提供燃料加注服务,LNG 将在荷兰鹿特丹港供应。交付后的这些 23500TEU 级新船将部署服务于欧洲与远东之间的航线。赫伯罗特表示,与传统燃料相比,新船通过使用 LNG 燃料将能减少高达 23%的二氧化碳浓度,固体颗粒排放几乎没有,该公司的目标是到 2045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除了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壳牌和赫伯罗特还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加速替代船用燃料的进一步脱碳。最初的重点将是开发其他低碳燃料解决方案的潜力,包括液化生物甲烷和氢基燃料液化 e-甲烷。液化生物甲烷作为一种船用燃料,有可能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65%至 100%。
世贸组织:去年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势减弱世界贸易组织 3 月 1 日发布报告,2022 年第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势头减弱,这一态势可能在 2023年第一季度延续。世贸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为 92.2,低于基准点 100,比去年 11 月发布的 96.2 略有下降。各成分指数中,汽车产品指数为 105.8,高于趋势水平;出口订单指数为 97.4,略低于趋势水平。此外,集装箱运输指数、空运指数、电子元件指数和原材料指数均低于趋势水平并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贸易疲软影响到许多行业。报告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上升 5.6%,前三季度同比上升 4.4%。世贸组织认为,随着第四季度增势趋缓,去年全年全球货物贸易实际增速或接近此前预测的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