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过去一年里赚得盆满钵满的船公司,依照各自的企业战略,开启或深化了各有不同的业务转型或投资拓展之路。面临多重因素重新塑造的航运市场,港口企业也意识到,唯有优化服务、加强合作,打造多元化集疏运体系,才能实现共赢。
自2022年开年以来,全球第一大班轮公司地中海航运(MSC),不仅继续订造新船增加运力规模,更是将业务扩张瞄准空运领域。而该公司在空运领域的进军模式,可谓一波三折。
2022年1月24日,MSC在最新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有兴趣收购意大利航空公司ITA Airways的多数股权。可惜的是,MSC收购ITA Airways的计划,最终于2022年11月23日宣布退出。
虽然收购航空公司多数股权这一方式未能达成,但MSC仍然推出了航空货运解决方案。
2022年9月26日, MSC推出航空货运解决方案——MSC Air Cargo。11月29日,MSC宣布,其第一架MSC品牌飞机交付,将执飞中国、美国、墨西哥和欧洲之间的航线。据悉,此次交付的是4架MSC品牌的波音777-200F飞机中的第一架,由波音公司制造,阿特拉斯航空公司运营。对此,MSC航空货运高级副总裁 Jannie Davel称,第一架飞机的交付,标志着MSC对航空货运长期投资的开始。
【点评】通过推出航空货运方案,为海运和陆运提供补充服务。
2022年,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海控)调整定位,为客户提供集装箱航运+港口+相关物流服务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022年8月8日,中远海控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组织架构优化方案的议案》,决定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如通过设立供应链物流事业部、资本运营部,进一步增强自身拓链补链、服务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2022年10月20日,中远海控发布关于公司供应链物流事业部正式运营的公告,宣布正式运营供应链物流事业部,并制定了公司数字化供应链发展规划。根据规划,中远海控将聚焦“一体化的全链路产品与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智能运营、全球化的供应链生态圈”三大核心领域。
2022年11月18日,中远海控供应链物流拖车平台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中远海控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再进一步,不仅使海运延伸服务能力获得实质性的提升,更能有效助力端到端全程供应链体系发挥更大价值。
【点评】未来,中远海控将继续推动自身由航线运营向供应链运营转变。
2022年,全球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马士基通过船队更新和燃料投资,持续致力于航运脱碳。
在船队更新方面,2022年10月,马士基宣布与韩国现代重工签署协议,再次订造6艘以绿色甲醇为燃料的17000TEU大型集装箱船,将于2025年交付。截至10月,包括新订单在内,马士基共订造19艘可使用绿色甲醇运营的双燃料发动机船舶。这19艘绿色船舶全部实现运营更新后,马士基的船队每年将减少约23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燃料投资方面,2022年3月,马士基与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和绿技行(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采购绿色甲醇。8月,马士基又与中国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后者每年将为马士基生产20万吨绿色甲醇,预计该项目于2024年9月投入商业运营。
马士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彦辞曾表示,中国在生产可持续甲醇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期待未来与更多中国合作伙伴开展合作。
【点评】马士基在航运脱碳领域的大胆布局,一向领先于行业。
2022年,达飞集团进一步拓展了对绿色船舶、环保燃料的投资规模和选择范围。
2022年8月,达飞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达成协议,订造6艘15000TEU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订单总价约10亿美元,这批船舶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交付。
2022年11月,达飞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萨德(Rodolphe Saadé)表示,将再出资10亿美元,扩大在中国订造的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订单。
此前,达飞在2022年9月份宣布,将订造7艘沼气动力集装箱船(biogas-powered ship),包括4艘7300TEU型船和3艘7900TEU型船,计划于2024年逐步交付。达飞称,订造沼气动力集装箱船,是一项“支持能源转型的开创性选择”,这项技术有助于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点评】达飞的战略核心,仍然是坚持致力于保护环境。
2022年,上港集团积极优化集疏运体系,为长三角地区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其中“陆改水”业务集装箱箱量呈明显增长态势,不断缓解陆路交通运输瓶颈,保障进出口贸易供应链路径双向通畅。
202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疫情持续期间,为全力保供保畅,上港集团携手各大班轮公司、各省市港口,在3月份推出集装箱“陆改水”服务,服务范围涵盖上海港洋山片区、外高桥片区各码头,至长三角区域相关城市港口(太仓、张家港、扬州、南京,安吉、湖州、独山等)和铁路场站,提供完善的物流替代方案。
2022年12月,上港集团独山公司与中远海运船公司深化业务合作,启动中远海运“陆改水”业务,实现了集团洋山港区主力船公司“陆改水”业务全覆盖。
【点评】包含“陆改水”在内的上港集团集疏运体系优化,获得客户青睐。
2022年,得益于过去一年业绩大好的赫伯罗特,也踏上了收购之路。
2022年5月10日,赫伯罗特发布公告称,与欧洲集装箱码头业领军者Eurogate和意大利集运企业Contship Italia,共同成立了一家名为Damietta Alliance Container Terminal SAE的新合资公司。三方将共同在埃及达米埃塔港,开发和运营一个新集装箱码头。
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表示:“通过新码头,赫伯罗特将显著改善在东地中海市场的转运业务,同时拓展进入埃及贸易市场的渠道。”
随后,赫伯罗特在下半年继续拓展港口物流收购项目。2022年9月15日,赫伯罗特宣布,已经和意大利老牌物流Spinelli Group达成合作协议,赫伯罗特将收购Spinelli Group多达49%的股权。
2022年10月4日,赫伯罗特与SM SAAM签署了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根据该协议,赫伯罗特将收购该公司码头业务及相关物流业务的全部股份。这是该公司在美洲的第一笔投资。
【点评】收购港口码头运营商和物流公司,得以补齐供应链上下游短板。
2022年,全球最大的独立集装箱船船东塞斯潘(Seaspan)筹划进军热火朝天的汽车海运市场,投资汽车运输船。
2022年8月底,塞斯潘正通过一家中国合资伙伴,就新造3艘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进行沟通,交易金额约3亿美元。
2022年9月15日,塞斯潘宣布,取消4艘77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总价值约5.2亿美元。
在塞斯潘母公司阿特拉斯(Atlas)发布的公告中提到,取消订单的原因是:合同方不履行合同中的某些条件,合同因此无效。
据了解,取消的这笔订单于2022年5月下单,原定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交付,并长期租赁给一家全球领先的班轮公司。
【点评】塞斯潘把握市场机遇,适时拓展新领域,值得肯定。
2022年,国内领先的集装箱航运企业中谷海运集团,实现了办公环境、战略合作、运力升级的全面更新。
2022年8月23日上午,中谷海运集团总部新址乔迁仪式暨新楼揭幕仪式,在上海浦东新区民生路1188号隆重举行。中谷海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宗俊及中谷海运集团主要中高层领导、特邀嘉宾,出席仪式。
同样在8月,中谷海运集团与中国外运,在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依托国内外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发挥各自网络资源优势和行业影响力,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航运+物流网络”为建设目标,全方位、立体式推动双方在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实现互利共赢。
2022年10月17日,中谷海运订造的18艘“4600TEU国内最大内贸集装箱船”系列首制船“中谷济南”轮,在青岛港首航。随后,11月16日,同系列船“中谷南宁”轮在北部湾港首航;12月18日,同系列船“中谷福州”轮在营口港首航。
【点评】2022年,中谷海运集团以新面貌开启新征程。
2022年,中联航运首次订造中大型集装箱船,并展现了长期经营和长远部署中远程航线的规划。
2022年2月25日,中联航运签订2艘7000TEU集装箱船订造合同,首次下单订造中大型集装箱船。中联航运表示,通过不同船型新造船、二手船和长短租船的结合,布局近洋和远洋航线协同发展,兼顾当期市场和中远期市场,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和高效的服务,为中国外贸供应链稳定和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年12月8日,中联航运发布相关声明,就此前与安通控股联营合作中双方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下一步航线安排,进行相关解读。通过自2021年开始的合作,双方培养和磨练了专业团队,积累了宝贵经验,经友好协商,最终结束联营合作。
未来,中联航运在美西市场上的精品航线,依然可以保持高质量运营,甚至将会在更多新船交付后,大范围优化在美西航线上的船型结构。
【点评】历经市场变化,中联航运对于资源配置和运营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2年,RCEP协定正式生效。把握这一机遇,以星加强与国内港口企业合作,增设RCEP航线服务。
2022年3月,以星航运(中国)与辽宁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辽港股份)紧抓RCEP协定生效机遇,开通“大连-澳大利亚”远洋干线,填补了大连口岸至澳大利亚的直航空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东北区域企业往来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贸易途径,实现口岸航运网络提级延伸、持续完善。
2022年11月9日,辽港股份与以星航运(中国),在大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以集装箱、滚装业务为合作基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推动开展多领域业务合作,走港航联合发展之路,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2022年12月5日,以星推出RCEP新航线CT3,首航厦门港海天码头,之后将直达泰国林查班、曼谷以及越南海防,船期快捷,更好地服务我国至东南亚地区的蔬菜、海鲜冷藏品出口贸易。
【点评】通过强化与国内港口的合作,以星将继续支持我国出口贸易,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