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心周报20220805
生鲜物流行业
2016-12-14
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8月5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3163.45点,较上期下跌0.8%。其中,欧洲航线报收5075.59点,上涨1.6%;地中海航线报收5610.49点,下跌2.4%;美东航线报收2898.19点,下跌1.7%;美西航线报收2457.62点,下跌2.8%;日本航线报收1171.39点,下跌3.1%。
沿海散货:8月5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167.61点,较上期上涨1.4%。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万DWT)煤炭运价65.7元/吨,上涨6.7%;秦皇岛至上海(4~5万DWT)煤炭运价36.7元/吨,上涨3.7%。
远东干散货:8月4日,国际干散货租金指数报收1383.54 点,较上期下跌16.8%,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23.684 美元/吨,下跌14.2%;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8.14 美元/吨,下跌19.8%。
进口原油:8月4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1027.37点,较上期下跌2.6%。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57.72,下跌2.6%;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58.66,下跌2.7%。
国际市场:8月4日,BDI为1603 点,较上期下跌17.6%;BDTI为1437点,下跌0.3%。不断变异的奥密克戎毒株持续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疫情反复,但全球供应链体系经过考验,已经较好地适应目前的情况。中国方面,疫情总体可控,各主要港口继续保持良好运转。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保持稳定,多数远洋航线市场运价继续回落。8 月 5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 3739.72 点,较上期下跌 3.8%。
欧洲航线,近期新冠疫情形势并不理想,加之猴痘病毒加快蔓延,欧洲地区卫生系统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此外,俄乌冲突持续,导致地缘政治风险继续高位徘徊,多重风险拖累欧洲地区经济复苏,近期多项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前景不佳。本周,运输市场基本维持稳定,市场运价继续调整走势。地中海航线,市场行情与欧洲航线基本同步,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表现稳定,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小幅下跌。
北美航线,据研究机构 ISM 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 7 月 ISM 制造业指数 52.8,创 2020 年6 月份以来新低,显示美国制造业表现继续下滑,增长动能开始减弱。此外,处于高位的通胀导致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加大了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本周,运输需求总体稳定,供需基本面基本平衡,市场运价继续小幅下跌。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运输市场货量总体小幅下滑,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综合指数较上周微跌,出口成分指数微跌,进口成分指数小幅下跌。大陆至台湾地区,华东地区、北方地区运价有不同程度下跌,东南地区运价上涨,出口成分指数微跌。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地区运价上涨,东南和北方地区运价有不同程度下跌,进口成分指数小幅下跌。
本周,高温天气继续肆虐,大宗散货下游市场库存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补库需求略有增加,带动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运价小幅回升。8 月 5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1167.61 点,较上周上涨 1.4%。
煤炭市场需求方面,本周受副热带高压再次加强影响,大部分地区高温肆虐,各地用电负荷均有所上涨,沿海八省电厂日耗升至 241.6 万吨高位,主要区域电厂存煤可用天数环比再度缩减2 天左右。其中华南部分区域可用天数已降至 10 天以内,补库需求持续释放。煤炭价格方面,受近日持续高温天气影响,煤炭保供政策持续发力,长协煤监管力度不减,坑口煤价弱势运行。对应港口煤价下行至限价区间,叠加夏季港口煤炭存储风险提升,贸易商出货积极。但受市场参与者对下游非电企业需求信心不足影响,煤价继续向下调整。
运价走势方面,本周受高温持续影响抬升煤电补库压力,沿海煤炭运价小幅震荡上行。其中华南地区存煤可用天数下降明显,叠加进口煤量补充乏力,补库压力突显,运价涨幅较大;华东地区则受非电需求释放预期不明,叠加煤价跌至价格合理区间,观望情绪较浓,货盘较少交易冷淡。采购多以电厂补库长协为主,拉运节奏不变,运价小幅下挫。
本周,海岬型船太平洋市场即期需求疲软,供需平衡难以维持,叠加 FFA 及燃油价格持续下跌,运价跌势扩大。巴拿马型船煤炭货盘增量难以支撑市场,运力供给相对过剩,租金继续下探。超灵便型船东南亚市场煤炭等各货种均未见起色,市场降温明显,租金大幅下跌。整体而言,三大船型需求均显低迷态势,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大幅下挫,已跌至今年3月以来新低。8月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为1383.54点,较上周四下跌16.8%。
海岬型船市场跌势扩大。太平洋市场,本周初主要矿商仍在市场询盘,但货盘需求缩减明显,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运价延续下行走势。临近周末,需求疲软主导市场,运力过剩加重,叠加 FFA 与燃油价格持续下跌,矿商压价力度进一步加大,运价出现较大跌幅。8月4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 TCT 日租金为8557美元,较上周四下跌36.2%;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8.140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19.8%。远程矿航线本周运输需求相对低迷,市场船多货少。临近周末,受太平洋市场大幅下跌影响,市场悲观情绪蔓延,运价大幅走低。8月4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23.684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14.2%。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29 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增幅超预期,精炼油库存降幅超预期,汽油库存小幅增加。美国上周原油出口减少,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3.05%。本周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与俄罗斯等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召开“欧佩克+”机制月度例行会议,与会各国同意2022 年 9 月小幅增加原油产量。伊朗和美国官员表示,他们将前往维也纳恢复有关伊朗核计划的间接谈判。俄罗斯就制裁进一步削减对欧洲天然气的供应,全球能源市场仍面临供应短缺的问题,限制了油价下行空间。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创 7 月以来新低,周四报94.14 美元/桶,较 7 月 28 日下跌 12.61%。全球原油运输市场 VLCC 型油轮运价小幅下跌,苏伊士型油轮运价波动下行,阿芙拉型油轮运价小幅上涨。
VLCC 市场运价小幅下跌。8 月 4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 1027.37 点,较 7 月 28 日下跌 2.6%。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 27 万吨级船运价(CT1)报 WS57.72,较 7 月 28 日下跌 2.58%,CT1 的 5 日平均为 WS58.34,较上周平均下跌 3.7%,TCE 平均 1.3 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 26 万吨级船运价(CT2)报 WS58.66,下跌 2.7%,平均为 WS59.20,TCE 平均 1.7 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五部门印发通知为水运行业扩大有效投资“保驾护航”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 进一步规范和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的通知》。《通知》从政策导向上对水运项目建设有积极引导和保障作用,水运建设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对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强化港口航道基础设施支撑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尽开,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切实扩大有效投资等意义重大。《通知》从 5 个方面提出政策导向和明确要求。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港口规划编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二是规范确定涉及围填海的国家重大水运项目。三是积极稳妥处理港口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四是进一步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资源要素保障。五是扎实做好重大水运项目前期工作。
交通运输部加强港口安全类重大风险专项防控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港口安全类重大风险专项防控措施》。《措施》明确了港口企业危险货物罐区泄漏中毒、火灾爆炸等八类重大风险的主要致险情形和防控措施,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港口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始终高度重视、高度负责、高度警醒,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不懈抓好港口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采取认真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严把港口经营许可关、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和资质管理、严格依法监督检查和处罚、夯实应急处置基础等风险防控措施,层层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切实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细化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着力防范化解港口安全重大风险,坚决遏制港口重特大事故发生,坚决避免重特大事故连续发生。
川渝携手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日前,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实施方案》,提出要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全国交通四极之一的定位,围绕“开放引领、区域协同、内提质效、外保安畅”目标要求,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案》提出,2025 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为实现这一目标,川渝拟共建 48 个重大项目、总投资 991 亿元,其中“十四五”时期总投资 425 亿元。共建的重大项目主要包括建设、整治和完善航道工程,建设港口及集疏运工程,建设航运支持保障系统等三方面内容,其中航道工程投资占大头。《方案》还提出,到 2025 年,川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要实现的系列重点指标,包括改善三级及以上航道 700 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 3.2 亿吨,船舶运力规模达到 1100 万载重吨;川渝间水水中转航线达到 5 条以上,川渝间集装箱铁水联运和水水中转总量突破 20 万 TEU;长江干线过闸船型标准化率达到 95%等。
上海港 7 月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同期新高据上港集团快速统计,7 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超 430 万 TEU,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超 16%,环比增长超 13%;日均吞吐量接近 14 万 TEU。1-7 月,全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实现正增长。据快速统计,今年 1-7 月,预计浙北内河区域安吉港完成外贸重箱 9.1 万 TEU,同比增长 23%;ICT项目水路累计完成 5.7 万 TEU,同比增长超 135%;沿海区域独山港和大丰港合计完成外贸重箱 13.16 万TEU,同比增长 34.5%;芦潮港海铁联运完成超 27.9 万 TEU,同比增长 38%。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行7 月 28 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集成应用了北斗导航、5G 通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从设备建造到系统开发都实现了国产化。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地处珠江口,珠江水系内河运输网络与深水海港在此连接交汇,通过港区内的南沙港铁路,可实现江海铁多式联运。该码头建有 4 个 10 万吨级海轮泊位及配套集装箱驳船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 490 万 TEU。该码头使用了首创的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指挥”码头自动化运作的信息系统,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盐田国际全线升级预约额度从盐田国际获悉,为了更好应对高峰期出货需求,盐田国际决定 8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期间,每天的出口重箱预约额度全线上调到 13000 箱。盐田国际将继续维持每天 06:00-10:00 为 ETB-4 的集卡预约出口重箱专场时间,10:00 以后则开放给 ETB-7(即船舶预计靠泊日期前七天内)的出口重箱预约。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在沪出坞8 月 1 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建造的 24116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在长兴造船基地顺利出坞。该船由沪东中华自主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入 DNV船级社。该船总长 399.99 米,型宽 61.5 米,型深 33.2 米,最大堆箱层数可达 25 层,可承载 24 万多吨货物,一次可装载创纪录的 24116TEU,是目前全球装箱量最大的集装箱船,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和“带货王”。地中海航运公司集装箱船船队运力目前排名世界第一,其在沪东中华共订造了 4 艘 24116TEU 超大型集装箱船。根据计划,此次出坞的首制船将于年内完工交付。
比亚迪造拟订造最多 8 艘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的大增,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加快出海步伐,民营汽车巨头比亚迪将投巨资订造最多 8 艘汽车运输船,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家自建船队的民营汽车制造商。综合外媒消息,比亚迪计划订造 6-8 艘 7700 车位双燃料汽车运输船,以应对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运输需求。目前,比亚迪已经接洽了包括招商工业、广船国际、黄埔文冲和浙江扬帆集团在内的多家中国船厂,新船预计从 2025 年开始陆续交付。
7 月份全国铁路客运继续回暖向好、货运持续高位运行7 月份,全国铁路运输呈现客运继续回暖向好、货运持续高位运行良好态势,累计发送旅客 2.24 亿人次,日均 722.8 万人次,日均环比增加 170.4 万人次、增长 30.9%,高峰日发送旅客 838.3 万人次;累计发送货物 4.1 亿吨,日均 1322 万吨,日均同比增加 145 万吨,增长 12.3%。7 月份,国家铁路发送电煤 1.38 亿吨,同比增长 40%,全国 363 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平均达 23.2 天。积极推动“公转铁”运输,加强集装箱运输组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国家铁路集装箱日均装车 41583 车,同比增长 23.7%。
香港:《2022 年税务(修订)(与航运有关的某些活动的税务宽减)条例》刊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日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宪报》刊登《2022 年税务(修订)(与航运有关的某些活动的税务宽减)条例》,为合资格航运业商业主导人(即船舶代理商、船舶管理商和船舶经纪商)提供利得税半税优惠(即税率为 8.25%),以落实 2021 年《施政报告》发展航运业务的措施。税务宽减适用于航运业商业主导人在 2022 年 4 月 1 日或之后收取或累计计算的款项。根据《修订条例》,在合资格航运业商业主导人为根据《税务条例》享有税务宽减或入息豁免征税的相联船舶企业进行合资格活动的情况下,所得利润按该相联船舶企业所适用的相同优惠税率或入息豁免征税。
美国纽约-新泽西港将征收“集装箱失衡费”近日,美国纽约-新泽西港务局(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宣布,纽约-新泽西港将对海运承运人征收新的季度集装箱失衡费(quarterly container imbalance fee),以积极应对货运旺季和西海岸货运转移带来的创纪录货运量。新费用的实施将减少港口积压的大量空箱,并为装载进口货物的集装箱腾出急需的存放空间,该费用将于今年 9 月 1 日起生效。该项集装箱失衡费将对不把空箱运出港口的海运承运人进行征收,费用为每个集装箱 100 美元,从 9月 1 日开始,每季度评估一次。该费用规定,船公司运出港口的集装箱总量必须等于或超过该公司同时期运进港口的集装箱总量的 110%。如果未达到该基准,将对船公司收取每个集装箱 100 美元的费用。其中进出口集装箱包括载货集装箱和空箱,不包含铁路货运量。今年迄今为止,纽约-新泽西港处理的集装箱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 12%,与疫情前的 2019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34%。
黑海港口外运农产品恢复 首艘运粮船乌克兰启程俄罗斯、乌克兰就恢复从黑海港口外运农产品分别与联合国和土耳其签署协议后,首艘运粮船 8 月 1日从乌克兰敖德萨港出发,2 日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附近海域,3 日接受由俄罗斯、乌克兰、联合国和土耳其代表组成的联合协调中心小组登船检查。该艘悬挂塞拉利昂国旗的“拉佐尼”号货轮,装载了超过 2.6 万吨玉米,在通过联合协调中心小组的检查后将前往目的地黎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