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729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3188.61点,较上期下跌1.3%。其中,欧洲航线报收4997.28点,下跌1.8%;地中海航线报收5749.89点,下跌1.1%;美东航线报收2949.48点,上涨0.1%;美西航线报收2529.00点,下跌0.3%;日本航线报收1208.25点,上涨1.5%

沿海散货:729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151.75点,较上期下跌3.1%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DWT)煤炭运价61.6/吨,上涨6.0%;秦皇岛至上海(45DWT)煤炭运价35.4/吨,下跌9.2%

远东干散货:728日,国际干散货租金指数报收1662.32点,较上期下跌2.4%,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27.614美元/吨,下跌11.6%;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10.150美元/吨,下跌5.6%

进口原油:728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1055.10点,较上期下跌3.5%。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59.25下跌3.8%;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60.29,上涨6.0%

国际市场:728日,BDI1945点,较上期下跌8.2%BDTI1442点,下跌2.6%

虽然持续变异的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仍持续蔓延,但全球供应链体系已经较好地适应目前的情况。中国方面,局部疫情基本受到稳定控制,各主要港口均保持良好运转。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平稳,远洋航线市场运价继续调整走势。7 月 29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 3887.85 点,较上期下跌 2.7%。

欧洲航线,研究机构 Markit 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 7 月综合 PMI 初值为 49.4,为 2021年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制造业产出恶化和服务业增长近乎停滞是造成衰退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俄乌冲突导致地缘政治风险高企等,欧洲地区未来将继续面临多重风险带来的考验。本周,运输市场总体稳定,市场运价继续调整走势。

地中海航线,市场行情与欧洲航线基本同步,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即期市场订舱价格继续回落。

北美航线,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二季度实际 GDP 年化季环比初值下跌 0.9%,为连续第二个季度环比下滑,显示出美国经济已陷入技术性衰退。此外,美联储 7 月继续采取大幅加息措施以遏制高通胀,未来美国经济复苏求关系保持基本平衡,市场运价延续调整走势。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运输市场货量总体轻微波动,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综合指数较上周微涨,出口成分指数微涨,进口成分指数与上期基本持平。大陆至台湾地区,华东地区、北方地区运价有不同程度上涨,东南地区运价下跌,出口成分指数微涨。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和北方地区运价下跌,东南地区运价上涨,进口成分指数与上期基本持平。

本周,在高温及降雨天气共同作用下,下游市场需求下降,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走势出现分化,运价小幅下跌。月 29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1151.75 点,较上周下跌 3.1%

煤炭市场需求方面,本周受北方雨带与南方高温共同影响,各区域用电负荷涨跌互现,沿海八省电厂日耗运行于 216.2 万吨,环比有所回落。华东区域高温稍有缓解,电厂存煤可用天数维持15 天左右,华南区域持续高温,可用天数下降 到 天不等。电厂在长协稳定兑现背景下,需求端除刚需外多持观望态度。煤炭价格方面,在煤炭增产保供政策背景下,近期政策监管着力点集中在主产区,煤矿主保中长协,而市场煤销售量明显萎缩,且在非电采购需求不振及价格强势监管,叠加国际煤价震荡下行,煤炭整体价格水平有所下降。运价走势方面,高温用煤旺季,电煤整体需求保持高位,但受气候条件影响,各航线运价走势出现分化。华南地区高温不断,补库需求增加,运力略显紧缺,运价延续上涨走势。华东等地高温有所缓解,库存尚足,运力充沛,运价一路小幅下跌。临近周末,随着下游电厂月末补库需求基本落实,叠加煤价下跌,市场观望情绪又起,沿海煤炭运价弱势震荡。

本周,海岬型船太平洋市场运输需求逐渐转弱,叠加油价下跌、钢厂效益不佳等因素影响,运价先扬后抑。巴拿马型船市场周初虽稍有改善,但新增煤炭货盘不足,船多货少局面加重,租金先涨后跌。煤炭需求增量有限,钢材、镍矿等货种表现偏弱,超灵便型船租金小幅波动。整体而言,在三大船型需求回落的影响下,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止涨下跌。72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为1662.32点,较上周四下跌2.4%

海岬型船市场先扬后抑。太平洋市场,周初,矿商保持询盘,矿石运输需求略有增加,运价小幅上涨。周中,受油价和FFA下跌、卸港周转加快、钢厂效益不佳等多重因素影响,运价下行空间打开。加之美联储加息预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市场氛围明显转弱,运价止涨下跌。728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TCT日租金为13411美元,较上周四下跌4.3%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10.150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5.6%。远程矿航线本周货盘表现平平,市场活跃度不足,运价承压下行,临近周末跌势扩大。728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27.614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11.6%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月 22 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降幅超预期,精炼油库存和汽油库存均出现下滑。美国上周原油出口增加,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2.87%。因美国原油价格远低于国际指标布伦特原油,出口激增至历史新高,导致美国原油库存上周骤降,支撑油价。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周一宣布,将削减北溪-1 号的天然气流量,俄罗斯进一步削减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供应趋紧忧虑重燃,推动油价反弹。不过,疫情的反复及美联储大幅加息前景,打压市场情绪限制油价涨幅。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波动上行,周四报 107.72 美元/桶,较月 21 日上涨 3.42%。全球原油运输市场 VLCC 型油轮运价小幅下跌,苏伊士型油轮运价小幅波动,阿芙拉型油轮运价波动下行。

VLCC 市场运价止涨转跌。72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1055.10点,较721日下跌3.5%。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 27 万吨级船运价(CT1)报 WS59.25,较 月 21 日下跌 3.8%CT1 的 日平均为 WS60.56,较上周平均上涨 1.5%TCE 平均 1.2 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 26 万吨级船运价(CT2报 WS60.29,上涨 6.0%,平均为 WS61.50TCE 平均 1.7 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网络总体畅通 主要物流指标稳中向好月 28 日,交通运输部举行 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开展三个多月所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交通运输部会同各成员单位,坚持全国一盘棋,全力以赴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重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全国交通网络总体畅通。全国高速公路和港口航道保持畅通,无临时关闭关停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干线路网的货车通行过度管控问题总体上得到有效解决;与 月 18 日相比,月 26 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流量增长 10.3%。二是主要物流指标稳中向好。月份以来,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公路货运量、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主要国际航空口岸货邮运输量、邮政快递业务量分别达到 2019 年同期的 111.1%95.6%116.4%103.7%和 185.2%。三是重点枢纽基本复工达产。月份以来,上海港集装箱日均吞吐量为 13.98 万标箱,持续保持正增长;浦东机场和白云机场恢复至正常水平。

国家移民管理局实施系列措施全力支持服务稳住经济大盘从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布会获悉,近期,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实施了一批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新举措,已取得初步成效。二季度共查验交通运输工具 221.7 万架(艘、列、辆)次,其中货轮、货机、货运列车 11.9 万架(艘、列、辆)次,环比增长 2.17%,比 2019 年二季度增长 41%。据统计,月 日至 月 20 日,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入出境货运船舶 2.5 万艘次,其中一次办妥入境、出境边检手续 4976 艘次,占 19.9%,免办港口移泊边检手续 8880 艘次,简化符合条件船舶出境边检手续401 艘次,提供远洋船员换班保障 万人次、港口紧急优先通关服务 283 批次,签发登轮证、搭靠证等 2.9 万件,累计为相关企业节省在港靠泊时间约 2.8 万小时,节约跨口岸办理手续时间 1.1 万小时,节约加注保税燃油和试航船舶往返锚地航行时间 3160 小时,节省各类费用 亿余元。下一步,国家移民管理局将在严格外防输入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全力支持服务稳住经济大盘。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行月 28 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集成应用了北斗导航、5G 通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从设备建造到系统开发都实现了国产化。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地处珠江口,珠江水系内河运输网络与深水海港在此连接交汇,通过港区内的南沙港铁路,可实现江海铁多式联运。该码头建有 个 10 万吨级海轮泊位及配套集装箱驳船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 490 万 TEU。该码头使用了首创的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指挥码头自动化运作的信息系统,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海南:2025年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将达到3.5亿吨月 25 日,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海南省十四五交通运输(公路水路)发展规划》。《发展规划》表示,到 2025 年,海南港口全球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四方五港(北有海口港,西有洋浦港、八所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现代港口群,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到 80 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 3.5 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 750 万 TEU,基本形成覆盖全国沿海各主要港口的内贸航线网络及连接东南亚、辐射亚欧的外贸航线布局。《发展规划》指出,海南将全力推进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紧密结合洋浦港国际枢纽海港定位,着力打造洋浦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建设产业大港。围绕大宗能源物资、新型石化、临港先进制造业等发展需求,推进海口港马村港区三期码头工程、洋浦港神头港区、八所港建设。围绕高端游艇及旅游装备制造、粮食油脂加工及物流等发展需求,推进临高金牌港区建设。

新版《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正式出版发行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指导,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编制的新版《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正式出版发行,将为计划航行于北极东北航道的船舶提供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航行参考。新版指南涵盖了北极东北航道的航行规章、自然环境、海冰、冰区航行、通航环境及航海保障、推荐路线及航法、风险控制等内容,侧重于航道相关海图、航线、冰情、航路航法、助航标志、泊位码头、靠泊和锚泊等安全指引,充实了冰区航行经验、船舶操控要点,并增加了北极东北航道至亚马尔半岛的分支航线,对航经该水域的船舶提供高效的航行指导。

江苏立法保障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月 27 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草案)》。该条例从船到岸进行全链条规范,将为船运发达、船舶密集的长江江苏段船舶污染防治提供针对性法治保障。条例草案从船舶水污染防治、船舶大气污染防治、作业活动污染防治、联合监管和区域协作等方面作了细化规定。船舶水污染物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含油类污染物、洗舱水等,防治责任主体较多,尤其近年来新兴的洗舱站、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等绿色环保项目。船舶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涉及岸电建设和使用、船舶尾气排放、封舱管理等方面。条例草案强化了船舶扬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防治,要求船舶运输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等货物要采取封闭或其他防护措施,禁止载运易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货物的船舶开舱通风。针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船舶冒黑烟现象,草案明确船舶不得排放明显可见的黑烟,且应加强主机、辅机设备维修保养,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省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

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集团三大主要造船指标稳居全球第一在中国船舶集团 2022 年国企开放日活动上获悉,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集团经受住了自组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形势,中国船舶集团全力以赴防疫抗疫,推进复工达产,经受住了自组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命名,新接 LNG 船份额全球第一,民船海工接单提前 个月完成全年目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主要造船指标稳居全球第一;全球首艘 LNG 双燃料超大型原油船、全球最大舱容 99000 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全球首艘 10 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全球最大 24000 箱集装箱船等高端船型接连交付。中国船舶集团跨越式发展正有力引领中国由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

2022年上半年中国保税船用油出口量下降7.62%据海关数据显示,2022 年 1-6 月中国保税船用油出口量在 961.3 万吨,相比 2021 年同期下降 7.62%。分企业来看:2022 年 1-6 月,全国牌照企业保税船燃海关出口量 851.29 万吨,占比 88.56%。地方牌照企业保税船燃出口量 110.01 万吨,占比 11.44%。其中,中石化燃料油和中国船燃仍然是主力出口企业,占中国保税油总出口量的 81.3%。分品种来看:2022 年 1-6 月,重质船燃出口量 909.4 万吨,占总量的 94.6%,其中低硫重质船燃出口量占 94.58%,高硫重质船燃出口量占 5.42%;轻质 MGO 出口量 51.9 万吨,占总量的 5.4%

202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将突破 万列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布《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 年)》。《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广西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全区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将比 2020 年分别增长 18%和 37%左右,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比重将达到 30%,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超过 17%,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突破 万列,中越跨境集装箱班列开行 600 列以上,打造 15 至 20 个(条)多联运服务品牌和精品线路。

俄乌就黑海港口外运农产品分别与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协议月 22 日,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就从黑海港口外运农产品问题签署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在伊斯坦布尔建立联合协调中心并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俄乌双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攻击运送农产品的船只,伊斯坦布尔联合协调中心将由各方指派代表对进出港口的船只进行联合管理,包括敖德萨港在内的 个乌克兰港口将开始向外运出粮食和化肥等。月 27 日,黑海粮食外运联合协调中心正式运行。联合协调中心由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各派 名代表组成,代表们通过卫星、网络和其他通信手段监控商业运粮船的航线。

美国成2022上半年最大LNG 出口国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日前援引国际天然气协会(CEDIGAZ)的数据称,由于俄乌冲突期间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增加,美国在 2022 年上半年成为最大的 LNG 出口国。在出口能力提高、价格上涨以及需求上升(尤其是来自欧洲的需求)的提振下 LNG 出口得以增加。与 2021 年下半年相比,美国今年上半年 LNG 出口量环比增长了 12%,至日均 112 亿立方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