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78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3232.18点,较上期下跌1.2%。其中,欧洲航线报收4994.35点,下跌2.0%;地中海航线报收5906.55点,下跌2.0%;美东航线报收2959.47点,下跌1.7%;美西航线报收2577.61点,下跌2.5%;日本航线报收1189.10点,上涨0.4%

沿海散货:78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144.75点,较上期上涨4.9%。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DWT)煤炭运价49.6/吨,上涨3.8%;秦皇岛至上海(45DWT)煤炭运价35.5/吨,上涨2.9%

远东干散货:77日,国际干散货租金指数报收1819.99 点,较上期下跌8.2%,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29.581美元/吨,下跌0.4%;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10.887 美元/吨,下跌5.0%

进口原油:77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999.08点,较上期上涨5.0%。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55.86,上涨5.4%;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57.40,上涨4.4%

国际市场:77日,BDI2073点,较上期下跌7.5%BDTI1286点,上涨4.2%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进一步增强,导致全球每日新增病例高位徘徊,新冠疫情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中国方面,疫情防控形势继续得到稳定控制,复工复产情况总体向好。相关港航企业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积极指导和支持下,全力投入生产经营,上海港的运营情况良好。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基本稳定,多数航线市场运价呈现调整走势。7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4143.87点,较上期下跌1.4%

欧洲航线,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调和CPI 6月同比上升8.6%,高于市场预期,创历史新高。由于俄乌冲突持续,导致能源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徘徊欧洲地区通胀形势不佳,欧洲央行即将通过加息来遏制通胀。俄乌冲突导致地缘政治风险高企,未来欧洲地区面临多重风险的考验。本周,运输市场总体平稳,市场运价小幅下跌。地中海航线,市场行情与欧洲航线基本同步,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保持高位,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小幅回调。

北美航线,近期美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呈现反弹势头,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不佳,累计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长期排名全球第一。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全国工厂活动指数降至53.0,为20206月以来的最低值。此外,美联储为了继续控制通胀,被迫继续加息,未来美国经济可能面临陷入滞胀的局面。本周,运输需求基本平稳,供需基本面保持平衡,市场运价延续调整走势。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运输市场货量总体略有上升,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综合指数较上周微跌,出口成分指数微涨,进口成分指数小幅下跌。大陆至台湾地区,华东地区与上期运价基本持平,东南地区和北方地区运价小幅上涨,出口成分指数微升。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东南和北方地区运价有不同程度下跌,进口成分指数下跌。

受台风和高温天气影响,下游大宗散货市场需求有所提振,尤其是煤炭市场运力略显紧张,带动其他货种运价上涨。月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1144.75 点,较上周上涨 4.9%

煤炭市场需求方面,本周台风“暹芭”登陆华南,带来连日暴雨,受其影响电厂日耗整体有所回落,沿海八省电厂日耗运行于 194 万吨,库存回升至 2980 万吨左右。电厂存煤可用天数也受区域气温变化影响涨跌互现,华东北部可用下降 1-2 天不等,上海及华南地区则继续保持 20 天以上。煤炭价格方面,受高温旺季影响煤炭市场供需双双走强,成交一度较为火热,但在长协煤比例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各方逐步加紧落实电煤中长期“三个 100%”政策要求,市场货量相对减少,观望情绪渐起煤价走弱。运价走势方面,本周,受台风“暹芭”影响,沿海各区域航线走势分化明显。周初江浙地区高温持续,叠加电厂长协兑现,华东地区运力突显紧张,领涨各航线。华南地区随台风影响消退,船舶靠停正常,运价补涨迅速。临近周末受煤炭保供政策落地,市场货量减少,叠加前期下游电厂补库需求集中释放,运价有所回调。

本周,海岬型船太平洋市场延续低迷态势,成交氛围冷清,巴西长航线货盘增量不及预期,运力过剩加剧,租金降至低位。巴拿马型船与超灵便型船由于回国煤炭需求不足,叠加其余货种表现也较为一般,市场观望情绪强烈,租金继续下跌。整体而言,三大船型持续低迷,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大幅下跌。月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为 1819.99 点,较上周四下跌 8.2%

海岬型船市场先跌后涨。上半周,太平洋市场虽有货盘放出,但需求整体偏弱,市场运力持续过剩。缺乏利好因素支撑,市场情绪较为悲观,船东信心不足,低价成交现象增多,租金承压大幅下挫。下半周,FFA 回升,与现货价格价差拉大,市场情绪略有好转,运价止跌回升。月 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TCT 日租金为 11768 美元,较上周四大幅下跌 21.4%;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10.887 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 5.0%。周初巴西货盘小幅增加,市场情绪略微回暖,但后续需求增长乏力,运价小幅下跌。月 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29.581 美元/吨,较上周四微跌 0.4%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月 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增幅大超预期,精炼油库存、汽油库存超预期减少。美国上周原油出口减少,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4.42%。受制于疫情,全球石油消费较疫情前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疫情后的恢复阶段,俄乌冲突带来的一系列制裁以及金融环境收紧,令全球经济增长的压力雪上加霜。与此同时,高油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终端石油需求,美国汽油价格已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令美国消费旺季需求打了折扣。随着美联储加息的逐步深入,实体企业经营成本将逐步上升,石油消费预计仍受打压。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高位下滑,周四报 104.19 美元/桶,较 月 30 日下跌 7.35%。全球原油运输市场 VLCC 油轮运价小幅上涨,苏伊士型油轮运价小幅下跌,阿芙拉型油轮运价波动上行。

VLCC 市场运价先升后稳。月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 999.08 点,较 月 30 日上涨 5.0%。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 27 万吨级船运价(CT1)报 WS55.86,较 月 30 日上涨 5.4%CT1 的 日平均为 WS55.48,较上周平均上涨 9.1%TCE 平均-0.5 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 26 万吨级船运价(CT2报 WS57.40,上涨 4.4%,平均为 WS57.04TCE 平均-0.1 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五部门发文调整国际转国内航线船舶疫情防控措施
近日,交通运输部、外交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移民管理局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调整国际转国内航线船舶疫情防控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一是调整国际航行船舶在入境口岸的停泊隔离时间。将拟转入国内航线营运的国际航行船舶在入境口岸停泊隔离时间从抵达境内入境口岸后满 14 天调整为满 7 天。二是优化核酸检测频次及方式。将在入境口岸对拟转入国内航线营运的国际航行船舶全体船员进行核酸检测的频次和方式调整为“自抵达境内入境口岸后的 7 天内开展 5 次核酸检测,其中第 1 天由海关对船员进行核酸检测,第 2、3、5、7 天由入境口岸所在地联防联控机制明确的检测单位对船员进行核酸检测,其所需费用可由船方承担,采集口咽拭子”。三是调整办理改营手续后的国际航行船舶船员健康监测时间。将国际航行船舶办理改营手续后,船舶所属航运企业继续对全体船员进行健康监测时间由 14 天调整为 3 天,并应于第 3天开展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另外,交通运输部还修订发布了《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版)》《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第十版)》等。对于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核酸检测频次调整为每天 1 次;封闭管理作业模式调整为“X+7”(X 天封闭管理作业+7 天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且隔离期间第 1、4、7 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车购税资金支出范围增加沿海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财政部、交通运输部于近日发布关于《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通知明确,为做好港口建设费取消后相关水运建设发展资金政策的衔接,保持跨五年规划补助资金政策的连续性,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支出范围中增加“沿海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沿海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主要指用于沿海港口进出港航道、防波堤、锚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该项支出按项目法分配。其中:对于重要港区公共基础设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按工程费用的50%、60%补助;对于其他港区公共基础设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按工程费用的 30%、40%补助。福建、广东两省原中央苏区县,海南省执行西部地区标准。2020 年 12 月 31 日前交通运输部已出具项目资金意见函的“十三五”规划内建设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后继续按照项目资金意见函核定的补助标准执行。根据通知,西江航运干线航道、国境国际通航河流航道等属于中央财政事权的应急抢通项目,按照交通运输部核定实际支出的 100%给予补助;其他内河高等级航道和其他重要航道等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的应急抢通项目,按照交通运输部核定实际支出的 50%给予补助。

深圳出手规范海运口岸收费7 月 4 日,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口岸办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海运口岸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规范港口、船公司、集装箱堆场、中介代理、检验检疫等企业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通知指出,各企业应严格执行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口岸办《关于进一步落实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公示工作的通知》(粤市监〔2019〕67)文件规定,规范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行为,按规定在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官方网站、营业场所或缴费地点的醒目位置公示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价格,并及时更新收费目录清单,提高收费公开透明度。船公司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规定,严格执行运价及附加费等备案制度。各企业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做到收费项目全公示、全公开、收费名称和收费标准与服务内容对应统一。

宁波舟山港上半年集装箱运输生产增势强劲据中国新闻网报道,6 月份,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 310 万 TEU,继 4 月份首破 300 万 TEU、5 月份创历史纪录完成 337 万 TEU 之后,实现连续 3 个月超“300 万”。截至 6 月底,宁波舟山港今年已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1745 万 TEU,同比增长 8.7%。据浙江省海港集团内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6 月底,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航线总数已达 300 条,创历史新高。

三峡船闸上半年过闸货运量近7500万吨据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三峡船闸累计运行近 5000 闸次,通过船舶近 2 万艘次,过闸货运量近 7500 万吨。自 2003 年 6 月 18 日向社会船舶开放通航以来,三峡船闸已累计运行 18.3 万闸次,通过船舶 95.4 万艘次、旅客 1224.0 万人次,过闸货运量 17.6 亿吨。 

国铁集团:上半年铁路日均货物发送量等多项指标创历史纪录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 1-6 月,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累计发送19.46 亿吨,同比增加 1.02 亿吨、增长 5.5%,日均货物发送量等多项货运指标创造历史纪录。1-6 月,国家铁路日均装车完成 17.8 万车,同比增加 1 万车、增长 5.9%,单日货物发送量、货运周转量、装车数、卸车数等多项指标屡次刷新历史纪录;国家铁路发送煤炭10.4 亿吨,同比增长 7.9%,其中电煤 6.9 亿吨,同比增长 9.1%;国家铁路发送粮食、化肥等涉农物资 8826 万吨,同比增长 15.9%;国家铁路集装箱日均装车 41702 车、发送 1508 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 19.9%、19.7%,铁水联运完成 5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 31.1%。1-6 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7473 列、发送 72 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 2%、2.6%,综合重箱率达 98%。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图定线路由 9 条增至 12 条,累计发送货物 37.9 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 33.4%,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达飞海运宣布定向降价10%-20%世界上第三大集装箱运输公司达飞海运(CMA CGM)近日宣布,对法国本土大型零售商提供约 10%的运费优惠。从今年 8 月 1 日起,法国本土大型零售商通过达飞进口消费品时,每个 40 尺标准集装箱能够获得 500 欧元的优惠,大致相当于 10%的折扣。而对于所有目的地为法国海外领土的集装箱,同样也能获得500 欧元的优惠,折扣幅度大约在 10%-20%。

新加坡拟投400亿美元建超级港口新加坡正在推进一项投资达 400 亿美元的港口现代化项目,以解决全球供应链拥堵问题。据悉,新加坡将通过该项目到 2040 年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港口——新加坡 PSA 大士港(Tuas),该港口将使现有空间增加一倍,并以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车辆为特色。资料显示,新加坡从 2013 年开始拨款在西海岸填海以获得建造大士港所需的土地,到 2040 年,预计该港口的吞吐量将增至 6500 万 TEU,几乎是新加坡 2020 年 3690 万 TEU 吞吐量的两倍。

埃及苏伊士运河年收入创下历史新高据埃及媒体报道,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乌萨马·拉比耶近日发表声明称,苏伊士运河在 2021/2022财政年度(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年收入纪录,从上一财年的 58 亿美元增至70 亿美元。报道称,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约 13.2 亿吨,为其有史以来最大的年度净吨位,高于 2020/2021 财政年度的 11.9 亿吨,增长了 10.9%。此外,今年穿越航道的船只多达22032 艘,比去年的 19047 艘增加了 15.7%。拉比耶表示,创纪录的收入反映了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吸引新航运公司通过运河的营销政策取得了成功,而租船价格上调、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也使运河营收有所增加。

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2148万修正总吨(CGT根据克拉克森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 2148 万修正总吨(CGT),比去年上半年的 3058 万 CGT 减少了 30%。其中,韩国承接了 994 万 CGT,市场占有率达到 46%;中国承接了 926万 CGT,市场占有率为 43%。今年 6 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 98 艘 416 万 CGT,其中韩国承接了 34 艘 256 万 CGT,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62%;中国承接了 50 艘、110 万 CGT,市场占有率为 27%。从船型来看,大型 LNG 船从去年上半年的 16 艘 140 万 CGT 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 89 艘 785 万 CGT,增幅达 4 倍以上。除 LNG 船外,所有船型的订单都呈现出了减少趋势。12000TEU 级以上大型集装箱船从去年上半年的 151 艘、907 万 CGT 减少到今年上半年的 50 艘、295 万 CGT,降幅达 67%。此外,苏伊士型油船成交量同比下降 91%,阿芙拉型油船同比下降 60%,散货船下降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