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心周报20220520
生鲜物流行业
2016-12-14
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5 月 20 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 运价指数报收 3135.78 点,较上期上涨 1.5%。其中,欧洲航线报收 4978.00,下跌 1.4%;地中 海航线报收 6010.56 点,上涨 0.4%;美东航线 报收 2916.52 点,上涨 9.2%;美西航线报收 2598.50 点,上涨 7.7%;日本航线报收 1218.83 点,下跌 0.4%。
沿海散货:5月20日,中国沿海(散货)综 合运价指数报收1119.87点,较上期上涨0.1%。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万DWT)煤炭运价 47.4元/吨,下跌9.4%;秦皇岛至上海(4~5万 DWT)煤炭运价30.6/吨,下跌5.8%。
远东干散货:5月19日,国际干散货租金指 数报收3013.82点,较上期上涨7.1%,巴西图巴 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36.969美元/吨,上涨 6.0%;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 15.873美元/吨,上涨6.2%。
进口原油:5 月 19 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 收 741.68 点,较上期下跌 0.2%。其中,中东湾拉 斯坦努拉至宁波 27 万吨级船运价(CT1)报 WS40.74,下跌 1.3%;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 26 万吨级船运价(CT2)报 WS43.56,上涨 1.2%。
国际市场:5 月 19 日,BDI 为 3289 点,较 上期上涨 5.5%;BDTI 为 1101 点,较上期下跌 3.4%。
近期欧美国家不断放松管制措施,导致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全球每日新增病例继续处在较 高水平。中国方面,疫情继续受到稳定控制。在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之后,上海疫情防控形 势持续向好,港口平稳运营。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保持平稳,各航线运价总体稳定。5月2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4162.69点,较上期上涨0.4%。
欧洲航线,欧洲地区疫情继续蔓延,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外,因俄 乌冲突,欧洲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处于高位。各种风险因素共同拖累欧洲经济复苏。本周, 运输市场基本平稳,供求关系平衡,市场运价保持稳定。
地中海航线,市场行情与欧洲航线基 本同步,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稳定,市场运价小幅上涨。
北美航线,美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不佳,累计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长期排名全球第一。近 期,多项经济数据指标显示出美国经济增长陷入停滞,通胀水平升至金融危机后的最高水平, 美国经济或已进入滞胀,未来经济复苏面临复杂局面。本周,市场行情保持稳定。运输需求表 现良好,供求基本面稳定,市场运价小幅波动。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运输市场货量总体略有下滑,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综合 指数较上周小幅上涨,出口成分指数与上周基本持平,进口成分指数上涨。大陆至台湾 地区,华东地区运价上涨,东南地区运价下跌和北方地区运价与上期基本持平,出口成 分指数较上期基本持平。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东南和北方地区运价有不同程度上升, 进口成分指数上涨。
本周,受疫情和天气影响,市场供需双弱,成交冷清,沿海散货综合指数平稳波动。5 月 20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1119.87 点,较上周 上涨 0.1%。
煤炭市场需求方面,华东地区,疫情形势好转,全面复工复产提上日程,但由于还在 起步阶段,对电厂日耗方面的拉涨作用依旧较小,电煤需求依旧处于相对低位,存煤可用 天数平均达到 20 天以上;华南地区气温低于往年,加上水电偏多,同时疫情还未得到完全 控制,终端用户整体采购需求较少。煤炭价格方面,目前煤炭市场处于政策调控及市场运 行共同作用阶段,预计随着煤炭供应保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煤炭价格将持续在合理区间 范围内波动。运价走势方面,本周,市场继续偏弱运行,因下游需求不足,加上煤炭价格 不稳定,市场观望情绪较浓,电厂普遍执行长协合同。市场煤成交冷清,市场船落空较多。利空预期下,不少船东考虑将兼营船外放至国外航线。
本周,海岬型船货盘稳定,运输需求持续向好,运价继续上涨。巴拿马型船市场受印度 进口煤采购需求旺盛带动,运力供给相对紧张,租金持续上行。超灵便型船市场印尼回中国 煤炭运输需求稍弱,但在钢材以及镍矿货盘支撑下,租金小幅跟涨。整体而言,在三大船型 全线上涨的带动下,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继续向上突破,已创下年内新高。5月19日,上海 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为3013.82点,较上周四上涨7.1%。
海岬型船市场继续上涨。太平洋市场,周初市场总体平静,运价小幅波动。随后,澳洲 主要矿商在市场积极询盘,市场活跃度回升,运输需求持续向好,运价保持坚挺。周中,澳 洲矿石、煤炭以及巴西长航线运输需求集中释放,叠加国际燃油价格上涨,运价涨幅有所扩 大。5月19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TCT日租金为39247美元,较上周四上涨9.3%;澳 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15.873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6.2%。本周,远程矿航线基本 面持续改善,运输需求延续火热表现,运价继续上行。5月19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 价为36.969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6.0%。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 库存降幅超预期,精炼油库存超预期增加,汽油库存下降。美国上周原油出口增加,原油 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7%。联合国于本周三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从 4%大幅下调至3.1%,俄乌冲突的持续引发全球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加剧了通胀压 力,对油市形成压力。中国市场需求预期将逐渐修复助力油市,上海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并 开始推进复工复产,预计6月开始全面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小幅波 动,周四报111.01美元/桶,较5月12日上涨1.92%。全球原油运输市场VLCC型油轮运价低位 波动,苏伊士型油轮运价直线下滑,阿芙拉型油轮运价一落千丈。
VLCC市场运价低位止跌。5月19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 (CTFI)报741.68点,较上周四下跌0.2%;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 报WS40.74,较上周四下跌1.3%,CT1的5日平均为WS40.52,TCE的5日平均-0.9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43.56,较上周四上涨1.2%,CT2的5 日平均为WS43.07,TCE的5日平均-0.5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上海海事局、江苏海事局签署沪苏海事监管服务保障一体化合作协议
5 月 18 日,上海海事局与江苏海事局以“云签约”方式签订《沪苏海事监管服务保障一体化合作协议》。本次活动是推进长三角海事一体化融合发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的重要探索实践。此次签订的《协议》首次明确了沪苏区域海事监管、交通组织、信息数据、服务保障、信用管理、绿 色发展等六个方面的合作任务,全面覆盖了海事业务的各个领域。《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沪苏海事的合作 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两地海事部门将不断深入贯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认真落实全要素水上“大交管” 先行区、绿色航运海事治理示范区、航运营商环境海事服务样板区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加快推进六 大领域一体化,形成海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沪苏模式”,为未来更广泛、更长远的全国性合作创造出更 多新的思路和方向。
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方案出台
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方案》, 提出要以“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和创新发展的引领区”为方向,全面推进 基础设施、出行服务、物流服务、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行业治理现代化,为全国交通运输现 代化建设探路,为谱写江苏“强富美高”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当好开路先锋。江苏省在《建设方案》中提出了 8 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打造立体互联、一体融合的交通基础设施示范;打造便捷顺畅、人人享有的出行服务示范;打造经济高效、专业开放的物流服务示范;打造创新引领、先 进可靠的智慧交通示范;打造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示范;打造全程管控、保障有力的平安交通 示范;打造服务高效、监管规范的治理体系示范;打造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交通文化示范。
福建做大做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日前,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福建省发改委、福建海事局印发《福建省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做大做强东 南国际航运中心工作方案(2021-2023 年)》。《方案》提出了保障国际供应链畅通、推进“丝路海运” 建设、创新多式联运发展模式、增强港口腹地辐射能力等 13 条具体举措,并细化 28 项重点任务清单。《方案》明确,福建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做大做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到 2023 年,力争沿海 港口吞吐量达 7.3 亿吨、集装箱 1950 万 TEU。到 2025 年,福建将力争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达 8 亿吨、集 装箱 2300 万 TEU。《方案》提出,福建省将促进省内主要集装箱港口经营主体形成“有序竞合、共同拓展” 的一体化经营机制,共同开拓新的市场。加快推进福州江阴、泉州石湖集装箱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湄洲湾 港罗屿岛整岛开发建设、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大型散货码头整合和建设,打造东南沿海能源矿产进口的重要 口岸和大宗散货接卸中转储备基地。
深圳大铲湾码头迎来亚洲新航线
5 月 18 日,由地中海航运公司(MSC)运营的周班亚洲航线正式挂靠深圳西部大铲湾码头,这是地中海 航运公司在该码头开通的第三条国际班轮航线,进一步丰富了该码头亚洲区域航线网络,为华南地区的出 口商提供前往越南、泰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快速运输服务。地中海航运公司调配了 5 艘集装箱船舶运营该航线。航线每周一挂靠大铲湾码头。挂靠港为上海、宁 波、大铲湾、头顿、林查班、新加坡、丹绒柏乐巴斯港、槟城、巴生港、新加坡、丹戎帕拉帕斯港、钦州、 香港、上海。
美国各大港口最新吞吐量出炉
4 月份,长滩港集装箱吞吐量为 82.07 万 TEU,较 2021 年 4 月的纪录增长 10%。其中,进口箱量同比 增长 9.2%至 40.08 万 TEU,而出口箱量同比下降 1.8%至 12.19 万 TEU,空箱处理量同比增长 16.9%,达到 29.80 万 TEU。2022 年前 4 个月,长滩港共处理了 328.14 万 TEU,较 2021 年同期增长 5.1%。4 月份,洛杉矶港吞吐量 88.74 万 TEU,低于去年 4 月的 94.70 万 TEU。其中,进口箱量为 45.67 万 TEU,同比下降 6.8%;出口箱量为 9.99 万 TEU,同比下降 12.7%;空箱处理量同比下降 3.4%至 33.08 万 TEU。2022 年前 4 个月,洛杉矶港吞吐量超过 350 万 TEU,比去年的纪录高出 1%。在美国东海岸,佐治亚州港 4 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 6.2%,是其历史上第三繁忙的月份;南卡罗 来纳州港口已经连续 14 个月创下新纪录;弗吉尼亚港则创下历史第二繁忙的月份。而在美湾地区,休斯 敦港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繁忙的 4 月,当月吞吐量达 33.45 万 TEU,同比增长了 21%。4 月份,美国十大港口的进口箱量总和为 218.98 万 TEU,为有史以来第三高,仅比一个月前创下的 223.09 万 TEU 的纪录低 1.8%。
达飞启动“早返箱激励计划”
近日,达飞集团宣布在美国启动集装箱提前返还奖励计划,将为每个集装箱提供 300 美元,以增加供 应链流动性。通知称,计划生效时间为 5 月 16 日,一直持续到 2022 年 7 月 15 日,将在洛杉矶的 FMS 码 头和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堪萨斯州堪萨斯城、田纳西州孟菲斯的所有达飞返还地点实 施。计划称,在 1-4 日内将集装箱返还到符合条件的地点,即可获得 300 美元的信用额度。达飞集团表示,此项计划是为了加快空集装箱的返还,并确保美国出口商获得更多设备。
新加坡燃油销量4月份继续下滑
新加坡燃油的销售额在第一季度达到 2015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后,4 月份销量继续下滑。根据新加坡海事和港务管理局 MPA 的初步数据,4 月份该国的燃油总需求下滑至 370 万吨,比去年同 期下降 12.1%,比 3 月份的水平下降 0.7%。4 月,VLSFO 销量增长 3.3%至 250 万吨,HSFO 下降 13.4%至 941700 吨,馏分油增长 1.8%至 286500 吨,其他燃料增长近 9 倍至 36700 吨。HSFO 的份额为 25.2%,低于去年同 期的 25.6%和 3 月份的 28.8%。
2022年1-4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4 月,受国内疫情持续影响,我国船舶工业主要统计指标出现明显下滑,全国造船完工量降幅扩大, 重点监测船舶企业收入增幅收窄,利润持续亏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1-4 月,全国造船完工 1171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 8.6%。承接新船订单 1539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 44.8%。4 月底,手持船舶订单 1024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21.7%。1-4 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 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43.8%、54.1%和 48.5%。
上海造船业交付复工后首艘船
5 月 16 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为浦银租赁和山东海洋集团下属太平洋气体船(香港)控股有 限公司建造的 9.9 万立方米 B 型舱 VLEC(超大型乙烷运输船)“PACIFIC INEOS GRENADIER”交付。该船 是江南造船自 4 月 23 日开始逐步复工复产以来交付的第一艘船,也是今年 3 月疫情以来整个上海造船业 交付的第一艘船。该型船属于江南“Panda(熊猫)”系列,服务于液化乙烷的长途运输,对全球主要液 化气终端具有普遍适用性。今年以来,虽有疫情影响,江南造船在接单方面仍取得了优异成绩,截至 5 月 15 日承接民品订单金 额 164 亿元,其中疫情封控期间承接 107 亿元。
长江首艘130米纯LNG动力散货船开工
长江首艘 130 米纯 LNG 动力散货船 5 月 18 日在湖北枝江开工,该船将为内河散货船型提供绿色智能 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助力构建绿色长江航运。此次开工的货船由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与枝江盛懋船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设计吃水载货量 7500 吨,最大吃水载货量 9800 吨,采用了由长航集团与潍柴集团联合研发的国内第一款大功率纯 LNG 气 体机。该轮船与柴油动力船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20%,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排放降低 100%。同时,该 船采用了智能助航、船岸一体等智能技术,船舶航行安全和船岸管理精细度得到较大提升。
中欧班列连续24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 5 月 17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4 月份,中欧班列通道畅通、 运行平稳,全月开行 1170 列,较 3 月份增加 36 列,环比增长 3%,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已连续 24 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对保障国际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