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心周报20220218
生鲜物流行业
2016-12-14
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2月18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3500.19点,较上期下跌2.4%。其中,欧洲航线报收5720.19点,下跌2.3%;地中海航线报收6472.64点,下跌2.1%;美东航线报收2693.16点,下跌3.9%;美西航线报收2626.33点,下跌4.3%;日本航线报收1110.27点,下跌9.6%。
沿海散货:2月18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034.45点,较上期下跌3.9%。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万DWT)煤 炭运价32.3元/吨,下跌14.1%;秦皇岛至上海(4~5万DWT)煤炭运价20.7元/吨,下跌25.5%。
远东干散货:2月17日,远东干散货综合指数报收1442.34点,较上期上涨2.9%,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20.953美元/吨,下跌7.7%;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7.600美元/吨,下跌9.7%。
进口原油:2月17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574.79点,较上期下跌4.0%。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32.32,下跌3.9%;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32.79,下跌4.0%。
国际市场:2月17日,BDI为1886点,较上期下跌2.8%;BDTI为694点,上涨1.9%。
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持续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中国局部地区仍有疫情暴发,但总体控制情况良好。中国出口市场在“春节”长假后获得较好恢复。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平稳,远洋航线运价高位徘徊。2月1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4946.01点。
欧洲航线,欧洲地区疫情持续大规模暴发,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继续保持高位,加之地缘政治风险,经济复苏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生活必需品及物资需求较大,运输需求高位徘徊。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接近于满载水平,市场运价保持平稳。地中海航线,市场行情与欧洲航线保持同步,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接近满载,市场运价基本平稳。
北美航线,美国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每日新增新冠病例数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由于通胀水平连续创新高,美联储被迫收紧货币政策,未来经济复苏将失去宽松政策的帮助。运输需求表现良好,供求关系稳固,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保持接近满载的水平。本周,上海港美西、美东航线市场运价基本保持稳定。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台湾航线运输市场仍然处于长假后逐步恢复的状态,进出口市场行情均走低,综合指数小幅下跌。大陆至台湾地区,华东地区口岸市场运价下行,拖累出口成分指数下跌。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北方口岸市场运价下跌,影响进口成分指数继续下行。
受稳价政策与冬奥环保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宗商品市场供应偏紧,下游需求释放缓慢,成交冷清,本周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小幅下跌。2月1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034.45点,较上周下跌3.9%。
煤炭市场需求方面,元宵节后,工厂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电厂日耗有所提升。不过,受冬奥会部分地区限产影响,用电需求仍低于预期。同时,电厂库存相对充足,下游采购仍以长协为主,市场需求偏淡。煤炭价格方面,由于稳价保供政策的快速落实,北方港口库存有序回升,截至2月16日,动力煤 库存3972.9万吨,环比上周增加55万吨。坑口煤价下调,下游对价格下跌的预期提升明显。因前期仍有部分高价煤库存,导致采购价格与贸易商报价存在一定差距,现货市场博弈加剧。运价走势方面,受 煤炭价格下跌影响,下游企业观望情绪较重,市场货盘稀少。元宵节后,运力释放,锚地船多货少情况持续加剧,本周市场行情一路走弱。由于油价持续冲高,提高船东运营成本,目前运价已基本跌至成本线,市场反映,已经出现小范围抛锚现象。
本周,海岬型船货盘不多,运价有所回落。巴拿马型船受进口煤炭价格倒挂影响,运价涨后走弱。超灵便型船受煤炭货盘支撑,运价继续上涨。远东干散货指数在大中型船走软的影响下,呈先扬后抑走势。2月17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指数(FDI)综合指数为1442.34点,运价指数为1227.44点,租金指数为1764.68点,较上周四分别上涨2.9%、下跌0.5%和上涨6.7%。
海岬型船整体回落。太平洋市场,上周末货盘持续补充,运价延续节后涨势。本周市场相对安静,矿商询盘不多,运价小幅下行。临近周末,受铁矿石价格政策调控预期以及远程矿航线货盘不足等多因素影响,运价下探走势不改。据市场反映,受FFA远期合约价格上涨支撑,预期运价或企稳。2月17日,中 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TCT日租金为7080美元,较上周四大跌28.6%;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 价为7.600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9.7%。远程矿航线,前期巴西暴雨影响本周仍在延续,货盘不足,运价下挫。2月17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20.953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7.7%。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月11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增幅超预期,汽油库存降幅超预期,精炼油库存基本符合预期。美国上周原油出口减少,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1.9%。受寒流影响美国库欣石油库存继续大幅减少,为2018年9月以来新低,加剧了全球库存紧张的担忧。但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表态准备谈判缓和俄乌紧张局势,降低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打压油价。国际能源署(IEA)认为全球油价进一步攀升的主要原因仍将是供需失衡。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冲高后回落,周四报92.30美元/桶,较2月10日上涨1.46%。全球原油运输市场VLCC型油轮运价持续低迷,苏伊士型油轮运价稳中有降,阿芙拉型油轮运价小幅上涨。
中国进口VLCC运输市场运价低位下滑。2月17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574.79点,较2月10日下跌3.95%。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32.32,较2月10日下跌3.9%,CT1的5日平均为WS33.15,较2月10日下跌3.3%,TCE平均-0.9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32.79,下跌4.0%,平均为WS33.72,TCE平均-0.8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长江港口1月货物吞吐量同比降幅收窄
2022年1月,长江主要港口企业完成货物吞吐量7994.13万吨,同比下降1.91%,降幅收窄。其中,出港3570.27万吨,进港4423.8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97%和0.18%;金属矿石吞吐量同比下降1.89%, 煤炭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长5.38%,矿建材料吞吐量同比增长4.74%,非金属矿石吞吐量同比下降15.47%, 钢铁吞吐量同比下降27.4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323.37万吨,同比下降17.77%,环比下降12.82%;内贸货物吞吐量完成6670.76万吨,同比增长1.99%,环比增长13.06%。1月,长江主要港口企业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为182.58万TEU,同比增长5.57%,环比下降1.08%;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0.68万TEU,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1.90万 TEU,同比分别增长12.17%和0.87%, 环比分别增长1.39%和下降2.96%。
上海探索开展船舶保税油跨关区直供业务
2月15日,由上海市商务委、发改委、经信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管理办法》,自2022年2月25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2月24日。《办法》共五章29条,明确 提出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探索开展跨关区直供业务。《办法》规定,申请保税油加注资格的企业,应向市商务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具备相关条件:具有船舶供油业务经验,拥有或租赁符合相关技术和安全条件的双底双壳供应船舶至少1艘,单船载重吨位不小于1000吨;依托符合油罐安全技术条件、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罐容不低于1万立方米的保税仓库开展加注业务,并具备接卸和转运保税油的配套设施,如采用租赁方式,合同期限不得少于3年;申请企业和其股东3年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火灾、安全、环境污染事故,且无油品走私、违反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受到安全处罚和其他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2025年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600万标箱
2月16日,深圳市盐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盐田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实施方案(2022-2025 年)》。《方案》指出,盐田区将高水平建设盐田临港产业带,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际 航运枢纽地位持续巩固和加强,离岸贸易中心建设成效初显。到2025年,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00万标箱。《方案》提出,盐田区将贯彻“海洋强国”战略,立足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国际航运枢纽和离岸 贸易中心”定位,坚持产业兴盐、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力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产值的海洋产业集群,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
花都-南沙“湾区一港通”开通
2月14日,花都-南沙“湾区一港通”顺利完成首航,“穗港906”轮装载的集装箱货物通过“湾区 一港通”模式从花都港运抵南沙港区,在南沙港区衔接搭载国际班轮大船出口越南、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打通广州南北运输快速出海通道。在“湾区一港通”模式下,进出口货物在南沙枢纽港及“内河一港通”子港之间实现“一次申报、一 次查验、一次放行”,通过水路调拨保障24小时运输、通关不停歇。南沙港区充分发挥137条外贸班轮 航线和72条“穿梭巴士”驳船支线的物流网络密度,加快形成干支衔接、江海联运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中远海运与义乌市、普洛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月16日,中远海运集团与义乌市、普洛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资 本、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物流供应链等方面进行合作。根据协议,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先发优势,中远海运集团的航运、港口、物流优势,以及普洛斯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优势,重点拓展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供应链等领域合作内容,进一步完善全程供应链服务体系,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网络,以物流促贸易、以贸易促市场、以市场带动生产,共同将义乌建设成全球重要的小商品组货中心、集疏运中心和贸易中心。
数字化集装箱航运联盟(DCSA)与4大国际组织成立FIT 联盟
2月15日,由地中海航运(MSC)、马士基、达飞、赫伯罗特、ONE、长荣海运、阳明海运、HMM和以星航运9家船公司组成的数字化集装箱航运联盟(DCSA)宣布,已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 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国际商会(ICC)和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共同签署谅 解备忘录,成立未来国际贸易联盟(Future International Trade Alliance,FIT联盟)。新联盟的合作方将共同努力,使业界认识到在全球各平台间建立统一数据标准的重要性,促进监管机 构、银行和保险公司接受并采用电子提单(eBL),为国际贸易的各相关利益方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
苏伊士运河双向航道拟延长10公里
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月15日表示,计划将把苏伊士运河双向通行的航道延长10公里,同时拓宽 且加深另外30公里的航道。运河管理局主席乌萨马·拉比耶称,将苏伊士运河全程拓宽成本很高,但运河双向航道将会在现有72公里的基础上延长10公里。这项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通航安全,工程竣工后,船只通过运河的时间将 保持在11个小时左右,与之前相同,但拓宽和加深河道可以减少运河的弯曲度,并减轻风力影响。该项目将耗资30亿埃及镑(约合1.91亿美元),预计于2023年6月底完工。
韩国 SM Line 结束与 2M 联盟合作
韩国SM集团的海运子公司森罗商船(SM Line)2月15日宣布,与由马士基航运(Maersk Line)和地中海航运(MSC)组建的全球最大航运联盟2M(2M Alliance)为期2年的合作已于当天结束,森罗商船 将重回单独运航体制,并将从今年5月开始将洛杉矶等美洲西岸南部航线从原来的3条合并为1条。预计此举预计可增加约10%的舱位,扩大对美洲航线的供应。
2022 年越南航运业营收有望再创新高
据越南海事局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越南航运量较2020年增长1.57亿吨,全年海港货物吞吐量达7.03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2390万TEU,较2020年同期增长 6%。据统计,海防、胡志明市、巴地头顿等港口已经进入全球50大集装箱港口行列,越南航运企业还增加了至美洲、欧洲等市场的远距离航线的频次,并新增了至亚洲、非洲、澳洲等地的航线。在历经多年亏损后,2021年各大航运公司营收均取得了较大幅度增长,其中VIMC公司(越南航海总公司)实现盈利4970亿越盾、Vosco公司(越南海运股份公司)实现盈利1850亿越盾、VinaShip公司(威拿海运股份公司)实现盈利1648亿越盾。根据越南商业银行证券有限公司预测,2022年各航运公司将继续保持可观的营收增长。
2021年全球新船订单量激增
根据克拉克森近日发布的报告,去年全球新船订单量共计1746艘、1.23亿载重吨,合同价值总计1096亿美元。按照载重吨和合同价值计算,去年订单量增幅分别达到了82%和117%。其中,高价值的集装箱船、液化气船成为支撑订单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两个船型的订单占全年新造船投资总额的59%,远高于2016-2020年间的 27%。2021年,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达到了569艘、430万TEU,合同价值为4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订单水平甚至比之前2007年330万TEU 的纪录水平还要高出29%,比2020年订单量更增长了320%。在液化气船领域,2021年LNG船新船订单量达到了85艘,超过2020年的54艘,也刷新了此前2018年77艘的历史纪录。
深圳“湾区号”国际班列运送货物突破10万吨
2月15日,“湾区号”国际班列从深圳平湖南铁路场站鸣笛发出,4天后经满洲里口岸出境前往俄罗斯沃尔西诺,全程仅需12天。2020年8月,深圳“湾区号”中欧班列鸣笛首发;2021年12月,“湾区号”中老国际班列顺利开行。深圳“湾区号”自运作以来,已累计开行170列,装载车厢8003节,货物突破10万吨,货值达44.5亿元,线路站点通达亚欧38个国家。选择“湾区号”国际班列运送货物的企业已达2992家,其中珠三角地区的企业约占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