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1217,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3245.22点,较上期上涨 0.2%。其中,欧洲航线报收5055.51点,下跌2.1%;地中海航线报收5887.73点,上涨0.7%;美东航线报收2521.84点,上涨1.3%;美西航线报收2430.46点,下跌 0.3%;日本航线报收1075.56点,下跌2.3%

沿海散货:1217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442.90点,较上期下跌5.0%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DWT)煤炭运价70.6/吨,下跌11.1%;秦皇岛至上海(45DWT)煤炭运价49.3/吨,下跌15.9%

远东干散货:1216日,远东干散货综合指数报收1621.79点,较上期下跌20.8%,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23.537美元/吨,下跌20.0%;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9.287美元/吨,下跌35.8%

进口原油:1216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655.97点,较上期上涨3.4%。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39.80,上涨2.9%;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41.60,上涨4.0%

国际市场:1216日,BDI为 498点, 较上期下跌25.3%BDTI801点,上涨 3.1%

由于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持续扩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疫情出现大范围反弹,全球经济前景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虽局部疫情暴发,但总体处于有效控制之下,为我国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环境。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平稳,远洋航线运价保持良好走势。1217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4894.62点。

欧洲航线,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导致欧洲地区新冠疫情持续反弹,供应链体系恢复进程放缓。生活必需品及医疗物资的需求保持高位,运输需求稳定,供求关系良好,市场运价基本平稳。地中海航线,市场行情与欧洲航线保持同步,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接近满载,市场运价走势稳定。北美航线,近期美国疫情持续恶化,加之新的变异毒株不断扩散,每日新增新冠病例数重新回到10万例以上的水平,经济复苏的步伐出现放缓迹象。运输需求在传统运输旺季后继续保持高位,供需基本面稳固,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接近满载水平。本周,上海港美西、美东航线市场运价走势良好。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台湾航线运输市场总体向好,进出口市场运价均走高,综合指数上涨。大陆至台湾地区,多数口岸市场运价走高,支撑出口成分指数上涨。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东南口岸市场运价上涨,带动进口成分指数上行。

 

本周,受政策导向和过年低需求预期的影响,下游市场采购需求减少,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货少船多,运价继续下行。1217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442.90点,较上周下跌5.0%

煤炭市场需求方面,本周,沿海各地气温仍维持偏高水平,民用电需求增长有限。而随着冬奥会临近,环保监测要求高,叠加能耗双控政策,高耗能产业多采取错峰、限产、检修等方式控制排放,工业用电增速继续放缓。后期伴随元旦春节到来,市场对明年1-2月用电需求看空,加上目前电厂库存普遍保持高位,下游采购需求明显减弱。煤炭价格方面,整体来看,我国煤炭供需基本面利空煤价。同时,大型煤企继续大幅下调外购煤价格,煤价底部支撑力度减弱,进一步加剧市场看跌情绪。不过,近期港口货源结构矛盾问题逐步显现,高卡优质煤种供应紧缺,以及在消费旺季的基本需求支撑下,预计煤价跌幅保持在一定的幅度内。运价走势方面,本周沿海煤炭运输市场先涨后跌,周一受华南地区小幅补库影响,船东挺价情绪高昂,市场运价一度拉升。周二开始,下游电厂库存升高,市场存煤较为饱和,电厂冬储基本完成,后期电厂补库按长协计划进行,市场采购减少,加上看跌煤价,制约采购规模,悲观情绪开始蔓延,市场运价大幅跳水。

本周,海岬型船市场需求下滑较快,运价大幅下挫。巴拿马型船货盘偏少又受海岬型船大跌波及,运价明显下跌。超灵便型船受钢材货盘支撑,运价保持平稳。在海岬型船重挫的影响下,远东干散货指数急速下跌,完全扭转了上周涨势。1216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指数(FDI)综合指数为1621.79点,运价指数为1326.49点,租金指数为2064.74点,较上周四分别下跌20.8%15.5%和 25.3%

海岬型船市场大幅下挫。太平洋市场,上周末市场需求略有回落。本周市场询盘不多,需求下滑较快,市场氛围持续恶化,运价一路走低。临近周末,更是货少船多,发货人大幅降低报价,船东由于圣诞临近也愿意接受,导致运价出现巨大跌幅,澳大利亚至青岛航线运价创近六个月来新低。1216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TCT日租金为20503美元,较上周四下跌51.9%;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9.287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35.8%。远程矿航线表现略好于太平洋市场,但需求也是明显转弱,运价大幅下跌。1216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23.537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20.0%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1210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精炼油库存和汽油库存降幅均超预期。美国上周原油出口增加,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2.6%。美国11月工业产值稳定增长,原油需求提升,库存大幅下降,同时通胀持续导致美元走软,为油价上行提供动力。但奥密克戎毒株在各国迅速传播,限制了油价的涨幅。本周油价小幅上升,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报74.82美元/桶,较129日上涨1.22%。全球原油运输市场VLCC 型油轮运价企稳回暖,苏伊士型油轮运价稳中有降,阿芙拉型油轮运价蒸蒸日上。

中国进口VLCC运输市场运价小幅回调。121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655.97点,较129日上涨3.41%。本周尚有12月下旬装期的货盘,上周末西非航线货量集中涌入市场,把市场下滑趋势暂时稳住,船东试图抓住机会把市场情绪推高,但中东航线相对控制比较好,船位仍然充足,近期运价小幅回升是大西洋集中出货所致,后续在没有货量支撑的情况下,市场将无力继续上涨。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39.80,较 129日上涨2.9%CT15日平均为WS38.52,较129日下跌2.8%TCE平均-0.01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41.60,上涨4.0%,平均为WS40.74TCE平均0.5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交通运输部发布有关沿海捎带业务试点公告 

  12月1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境外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试点的公告》。《公告》指出,经交通运输部批准,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的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开展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与上海港洋山港区之间,以上海港洋山港区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试点期限至2024 年12月31日。 《公告》明确了申请开展业务试点的境外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的船舶和捎带的集装箱货物的条件:开展业务试点的船舶为洲际远洋干线船舶;捎带的集装箱货物为该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已签发全程提单的外贸集装箱货物。外国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对等原则,即公司实际控制人所在地、实际注册经营地、运营船舶登记地所在国家(包括内陆国家、城市国家)、地区均明确对我国企业开放其沿海捎带业务。

                     我国调整港口深水岸线标准 

  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公告,对港口深水岸线标准进行调整。港口深水岸线是指适宜建设一定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口岸线(含维持其正常运营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按照所在水域分为沿海港口深水岸线和内河港口深水岸线。 根据公告,沿海港口岸线的范围是指沿海、长江南京长江大桥以下、珠江黄埔以下河段及各入海口门、其他主要入海河流感潮河段等水域内的港口岸线。沿海港口深水岸线的标准从“适宜建设各类型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的沿海港口岸线”调整为“适宜建设各类型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的沿海港口岸线,其中长江南京长江大桥以下(江苏段)为适宜建设各类型 5 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的港口岸线。”内河港口岸线的范围是指除沿海港口岸线以外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内的港口岸线。内河港口深水岸线的标准从“适宜建设千吨级及以上泊位的内河港口岸线”调整为“适宜建设各类型3000 吨级及以上泊位的内河港口岸线。”

                 长三角港口群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 

  近日,从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获悉,2021年年初至今,长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亿标箱,标志着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港航业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2020年,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分别位列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第三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1年保持全球首位。在全球前100大集装箱港口榜单中,太仓港、连云港港、南京港、嘉兴港、南通港等长三角港口榜上有名。12月16日,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TEU,成为继上海港、新加坡港后,全球第三个跻身“超3000万箱俱乐部”港口。

           中国连续第 17 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 类理事国 

  当地时间12月10日,国际海事组织(IMO)第32届大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新一届理事会选举,中国再次顺利当选A类理事国。这是我国自1989年起第17次连任,彰显了我国在国际海运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体现了国际海运界希望中国在全球海运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的认同和期待。除中国外,日本、韩国、意大利、希腊、巴拿马、英国、挪威、美国和俄罗斯也当选A类理事国。

                湖北开辟日本关西航线 打通江海新通道 

  “中国湖北—日本关西江海联运带路互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暨中国湖北—日本经贸合作对接会12月16日在武汉举行。由此,日本—武汉—中亚(欧洲)集装箱水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成功开通。湖北省政府与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正式签署《中国湖北—日本关西江海联运带路互通合作协议》。湖北企业与日本企业就物流和贸易合作签订合作协议。 中国湖北—日本关西江海联运带路互通合作项目,依托武汉至日本大阪、名古屋、神户的江海直达集装箱国际航班,链接中欧(武汉)班列实现国际中转,形成日本—武汉—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闭环,构建横跨东亚、中亚及欧洲的国际物流新通道,促进区域经济的交流合作。新通道开通后,日本到欧洲的货物运输时间由45天缩短至22天左右,为疫情下全球贸易注入新动力。

          国内首单自贸区SPV跨境设备租赁创新项目落地上海临港 

  12月13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签约。按照协议,交银租赁将以创新模式在后续合作中为中远海运和临港交通提供不少于50亿元的金融租赁业务支持。 当天,交银租赁还携手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临港交通有限公司,在洋山特殊综保区成功落地国内金融租赁行业首单自贸区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跨境设备租赁创新项目。创新项目聚焦国际航运和新能源车辆两大重点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临港自贸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宜居宜业新城。其中,本次中远海运发展集装箱项目,是从境外引进集装箱并出租给境外承租人,实现了资金的跨境结算和资源的全球配置。

          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成功并网 

  12月15日,随着位于天津港北疆港区 C 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北侧的两台风机叶片缓缓起动,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并网发电。这是我国港口首个“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项目。

                鹿特丹港达成未来三年港口费率调整协定 

  12月10日鹿特丹港公布,经过建设性协商,Deltalinqs、鹿特丹船舶经纪人协会(VRC)和鹿特丹港管理局已就未来三年的港口费率达成协议,费率调整考虑通货膨胀和市场变化,并适用于内陆和海运。2022年港口费率调整比例为2.5%,在随后的两年中,这一比例分别为 2.4%和2.3%,对经常挂靠的船舶和客户将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

          长滩港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900TEU 

  2021年11月长滩港集装箱吞吐量为74.55万TEU,比2020年创下的11月最高记录下降了 4.9%。其中,进口箱量同比下降5.3%至36.24万TEU,出口同比下降6.4%至 0.98万TEU,空箱同比减少3.6%至27.33万TEU。 2021年前11个月,长滩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863万TEU,比 2020同期增长18.3%,预计到2021年底,长滩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900万TEU。

                            20211~11月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11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继续保持增长,受船用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回落的影响,重点监测企业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1~11月,全国造船完工358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9%。承接新船订单636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2.6%。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6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35.9%,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35.5%。 1~11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5%、53.3%和47.8%。

            全国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可耗天数皆达15天以上 

  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国铁集团持续推进今冬明春发电供暖用煤运输保供专项行动,电煤发送量保持高位运行。目前,全国 363 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持续增加。 截至12月13日,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7195万吨,较9月底增加4213万吨、增长 141.3%,平均可耗天数达25.5天,较9月底增长11.5天,存煤可耗天数15天以下的直供电厂全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