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出台,围绕山东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进行了指向性更强的部署。
 
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勾勒出“十四五”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蓝图。
 
根据《规划》,在“一核引领、三极支撑、两带提升、全省协同”的发展布局中,港口元素不仅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为题,独立成篇,并且在与港口相关的
物流、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等方面,多元渗透。
 

港口是山东省的战略性资源、最大的比较优势和最强的开放基因。《规划》提出,瞄准设施、技术、管理、服务“四个一流”目标,建设高效协同、智慧绿色、
疏运通达、港产联动的现代化港口群,打造辐射日韩、连接东南亚、面向印巴和中东、对接欧美、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接口和航运枢纽。
 
此外,《规划》围绕山东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进行了指向性更强的部署,在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等领域,也推出诸多举措。
 
在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方面,《规划》提出,深化港口一体化改革,通过资本运作、项目合作、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加快沿海港口及相关资源整合,加快推
动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升级,促进港口间合理分工,错位发展。
 

 
在建设智慧绿色平安港口方面,《规划》提出,提升港口智慧化水平。深入推进交通强国智慧港口试点,加快自动化码头、智慧管理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
主导或参与智慧绿色港标准体系制定。
 
在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坚持港口发展与腹地经济互为支撑,优化港产城互动共融生态,促进跨港口跨区域产业链拓展、供应链整
合和要素资源共享,加快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城共荣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对山东港口而言,《规划》进一步明晰了未来五年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同时意味着打通了对接山东省宝贵资源、获得更有力支持的“通道”,
能够有更大空间和平台,释放港口一体化改革、政策赋能等红利。
 
 
据了解,作为交通运输部首个“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山东港口在全国港航领域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顶层设计方案,在青岛港建成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首个“氢+5G”智慧生态码头以及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等。
 
山东港口表示,智慧绿色港口领域将是其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发力点。
 
此外,在提升现代航运发展水平方面,山东港口近年来不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发起“东西互济 陆海联动”
合作倡议,成立百亿级产业母基金,打造集装箱国际枢纽、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中转基地。
 
山东港口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持续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为政府、贸易伙伴、港口同行等,搭建资源交汇平台,推动政策体系、营商环境、产业生态全面协同、
深度嬗变。
 
在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山东港口已与山东省内16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冷链产业园,初步形成“济青双中心、沿黄多基地”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