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动态信息周报20211022
生鲜物流行业
2016-12-14
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10月22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3315.27 点,较上期上涨 0.5%。其中,欧洲航线报收5457.89 点,下跌1.3%;地中海航线报收6249.77 点,
上涨3.2%;美东航线报收2502.65 点,下跌1.8%;美西航线报收2381.24 点,上涨 3.7%;日本航线报收1006.63点,下跌3.4%。
沿海散货:10月22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456.83点,较上期上涨5.4%。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万 DWT)煤炭运价74.0元/吨,上涨8.5%;
秦皇岛至上海(4~5万DWT)煤炭运价60.3元/吨,上涨11.0%。
远东干散货:10月21日,远东干散货综合指数报收2793.39点,较上期下跌5.8%,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39.106美元/吨,下跌14.1%;西澳大利亚丹皮
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16.336美元/吨,下跌11.8%。
进口原油:10月21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707.76点,较上期上涨5.9%。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42.47,上涨5.1%;西非
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45.50,上涨6.8%。
国际市场:10月21日,BDI 为4653 点, 较上期下跌8.1%;BDTI 为755 点,上涨 5.0%。
近期,全球新冠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开始下降,疫情出现好转迹象。但由于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继续传播,未来经济复苏仍然面临较大挑战。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继续高
位运行,远洋航线运价涨跌互现。10月22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4583.39 点。
欧洲航线,欧洲地区新冠疫情仍处于高位,经济复苏步伐出现放缓迹象。疫情导致生活必需品及医疗物资需求较大,市场运输需求高位徘徊,供求关系良好,市场运价在前期高位附
近徘徊。10月22日,上海港出口至欧洲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为7666 美元/TEU。地中海航线,市场行情与欧洲航线基本同步,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保持在较高
水平,市场行情保持平稳。10月22日,上海港出口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为7335 美元/TEU。
北美航线,近期美国每日新增新冠病例数仍处在较高水平,疫情未出现明显改善迹象,对未来经济复苏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运输需求在传统运输旺季期间保持高位,但进一步增长的
动力不足,供需基本面平稳,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保持满载水平。本周,上海港美西、美东航线市场运价走势有所分化,美西航线略有上升,而美东航线则小幅回落。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台湾航线运输市场行情总体向好,进出口市场运价均走高,综合指数上涨。大陆至台湾地区,华东口岸运价走高,支撑出口成分指数上涨。台湾地区至大陆,东南口
岸市场行情向好,带动进口成分指数上涨。
本周,政策发力,煤价下跌,下游抓紧补库,运输需求较上周明显增加,带动其他货种市场运价一起上涨。10月22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456.83,
较上周上涨5.4%。
煤炭市场需求方面:冷空气来袭,民用电需求增加,不过在有序用电的政策指引下,工业用电量稳步下降,分区电厂符合率明显降低。不过,目前已进入冬季用煤旺季,下游煤炭需求
依旧较为迫切,下游煤炭库存低位也使得部分电厂缺乏“安全感”。
煤炭价格方面:10月,大秦线秋季检修开启,煤炭日运量降至100万吨左右。引发市场炒作情绪,上中旬价格涨幅接近千元。过度炒作引来政策的强力干预。监管机构加强煤炭统筹协调,
保供任务稳步推进。煤炭期货价格跌停,煤企主动下调市场煤价格的同时,联合承诺长协最高限价,煤炭价格趋于稳定。
运价走势方面:本周,煤炭政策调控发力,上游保供继续推进。船公司提高长协运力储备,保障长协运输合同兑现率。一方面,目前内外贸兼营船受外贸市场行情吸引外流,沿海运力供
应略显不足,快船难求,船东力挺运价上涨。另一方面,下游观望情绪依旧较浓,政策落地情况依旧有待观望,电厂并不急于拉运。沿海煤炭运输价格高位小幅波动。
本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各船型表现不一,海岬型船市场波动频繁,受货盘减少影响,运价整体下跌;巴拿马型船则受益于粮食货盘增加而有所上涨;超灵便型船相对平稳,远东干散货
指数在海岬型船较大跌幅影响下连续两周下跌。10月2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指数(FDI)综合指数为2793.39点,运价指数为1989.49 点,租金指数为3999.24 点,较上周
四分别下跌5.8%、5.2%和6.2%。海岬型船市场明显回落。周初,FFA 远期合约价格明显下跌,且仅个别租家在市场询船,市场气氛不佳,船东产生一定恐慌心理,海岬型船市场运价下滑。
周三,由于FFA 远期合约价格上涨,澳大利亚三大租家均在市场询船,货盘增加,运价小幅反弹。临近周末,FFA再次下跌,市场氛围再次转弱,运价再次下行。10月 21日,中国-日本/
太平洋往返航线TCT 日租金为51582 美元,较上周四下跌19.4%;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16.336 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11.8%。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45.534美元/吨,
较上周四下跌14.1%。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减少,精炼油库存和汽油库存也大幅下降。美国上周原油出口增加,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
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4%。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不断扩散,石油需求激增,美国汽油库存降至2019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油价更是创7 年来新高。秋冬季节的到来及各国陆续放松防控措施,
俄罗斯、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弹趋势,引发经济预期的担忧。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预测,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气温预计将高于平均水平,给石油产品
带来压力。本周油价在突破新高后有所回落,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报85.21 美元/桶,较10月14日上涨2.44%。全球原油运输市场VLCC 型油轮运价小幅回暖,苏伊士型油轮运价蒸蒸
日上,阿芙拉型油轮运价波动上行。
中国进口 VLCC 运输市场运价止跌回暖。10月2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707.76 点,较10月 14日上涨5.86%。本周市场10月装期货盘全部收尾,
部分11月上旬货盘也陆续放出,租家还是通过控制出货节奏,拿老旧、妥协船等方式避免市场过热。尽管船位仍然充足,但是燃料油价格始终居高不下,船东TCE 收益远不够覆盖运营
成本。目前WS 点位对四季度而言还是低位,在货量的支撑下,船东挺价意愿走强,运价止跌回暖。中东航线日均TCE(等价期租租金)先跌后涨,西非航线日均TCE(等价期租租金)
小幅回暖。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42.47,较10月14日上涨5.1%,CT1的5日平均为 WS41.32,较10月14日上涨1.4%,TCE 平均0.2 万美元/天;
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45.50,上涨6.8%,平均为WS44.21,TCE 平均0.8 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在京闭幕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落下帷幕,此次大会的成果文件《北京宣言》在当日通过大会官网发布。《北京宣言》介绍了可持续交通的重要性,阐述了加快向
可持续交通转型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提出了恰当采用新兴技术是解决诸多挑战的关键,鼓励各国开展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和知识交流,推进技术发展和创新,推动可
持续交通运输系统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及偏远地区、特殊处境国家延伸,加强全球道路交通安全,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 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闭幕致辞中表
示,宣言描绘了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未来愿景,提出了加强交通合作的行动倡议,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交通相关的各项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一个框架。中方愿与各方全面推
动“全球发展倡议”尽快落地,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携手开辟国际发展合作光明前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不懈努力。
浦东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十四五”规划发布
10月21日,《浦东新区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十四五”时期,浦东新区要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航运枢纽门户、国际航运改革系统集成地、
高端航运产业集聚地、智能航运创新策源地、航运服务效能示范地,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要素流动协同高效、规则标准接轨国际、航运服务品牌凸显的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
《规划》围绕海空枢纽、产业规模、功能引领三方面,提出十二项预期指标。主要包括:浦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200万标准箱,占全市比90%左右;现代航运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
亿元;飞机、船舶融资租赁资产规模达到4400亿元;国际知名航运功能性机构数量占全市比75%以上;国际船舶管理企业数量占全市比 70%以上等。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国家港口能源物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依托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筹建国家港口能源物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港口能源物流产业是我国港口能源贸易的重要支撑,涉及“国家战略能源存储”“节能减
排”“质量基础提升”等国家重大政策。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国家港口能源物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将集聚优势资源,研究解决计量测试技术问题,为港口能源物流产业提供“全溯源链、
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计量国际互认”“贸易纠纷”“船只压港”等“卡脖子”问题,助力国家主要港口的国际航运中心或航运枢纽建
设,不断提升我国港口能源物流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进博会期间入沪船舶接受专项安全监管
近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关于对近期入沪船舶开展专项安全监管工作的通告》,将在特定时段内对入沪船舶开展专项安全监管工作,以保障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水上
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和涉水重大活动顺利开展。《通告》明确,10月21日至11月10日期间,拟进入上海黄浦江闵行发电厂至101号灯浮之间水域(简称管控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国内航
行船舶,应进行专项信息报告、开展专项自查、接受船舶专项安全检查。11月1 日至10日期间,拟进入管控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国际航行船舶,应进行专项信息报告、开展专项自查。
中国首个超大型油轮联营体 CHINA POOL 正式对外运营
10月18日,“新形势下石油贸易和运输研讨会暨CHINA POOL 正式对外运营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CHINA POOL 是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VLCC POOL联营体,现有42艘VLCC,1289 万
载重吨,致力于为全球原油贸易提供集约、高效、安全的运输及配套服务。作为能源运输行业合作共赢的范例,CHINA POOL采用了国际前沿的联营池模式,即通过整合运力规模经营,实
现与合作伙伴、客户和同行的共赢发展,成为油轮运输行业进入共享共赢时代新的里程碑。
亚马逊宜家等9家大货主承诺到2040年仅使用“零排放船”
据多家外媒报道,10月19日,亚马逊、宜家和联合利华等9家公司签署倡议书,承诺到 2040年,仅使用“零排放船舶”运送货物。报道称,这是迄今为止,货主对海运业脱碳最重要的
承诺,并远超国际海事组织(IMO)当前的脱碳目标,即到2050年,海运业碳排放量与 2008年相比减少50%。 此次倡议由国际知名非盈利组织——阿彭斯研究所(Aspen Instituted)提
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航运企业已在液化天然气燃料方面投入巨资,但此次在9家货主的承诺中,并不包括关于液化天然气燃料在脱碳进程中的使用。
德路里:集装箱物流供应链堵塞问题将持续到2022年
德路里集装箱研究部高级经理Simon Heaney近日在一个网络研讨会上表示,供应链堵塞问题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末得到缓解,但供应链终端问题将持续整个2022年。这个预测与 Sea
Intelligence 近期发布的观点类似。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集装箱物流供应链要到2022 年年底才能恢复正常。 鉴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德路里将其对世界港口吞吐量增长率的预测从3个
月前的10.1%降至8.2%。这一调整主要归因于供应链瓶颈、能源危机等问题。由于第三季度的即期运费远高于此前的预期,德路里预计2021年平均即期运费和合同运费将增长 126%。Heaney
指出,明年即期运费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合同运费将进一步上升,预计2022 年平均即期运费和合约运费将小幅上升6%。Heaney 认为,2022年集运市场将继续供不应求,但从2023年起供需
关系将发生变化,因为这一轮集装箱新船订单潮将增加运力过剩的风险。
HMM 开辟韩国首发远东至南美东岸新航线
为了扩大和强化航线网络,HMM(原现代商船)将新开设连接远东地区到南美洲东岸的集装箱船定期船运输服务。此次新开设的远东-南美东岸(FIL:Far East-India-Latin America
Service)海运服务将与 HMM加入的THE Alliance海运联盟(赫伯罗特、ONE、阳明海运)分开,由 HMM 单独运营。 根据 HMM 的计划,该航线的首艘5000TEU 级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将于12月
7日从釜山港起航,往返航程共84天。这条FIL航线主要停靠港口依次为釜山港、上海港、宁波港、蛇口港、新加坡港、卡图帕利港、德班港、桑托斯港、巴拉纳瓜港、伊塔波阿港、纳维根特
斯港、布宜诺斯艾利斯港、蒙得维的亚港、新加坡港、香港港、釜山港。
海关总署:9 月船舶出口369艘同比减少6.3%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我国9月船舶出口369艘,同比减少6.3%;1-9月累计出口 3698艘,同比增长13.1%。其中,液货船9月出口10艘,同比减少28.6%;1-9月累计出口99 艘,同比
增长39.4%;集装箱船9月出口8艘,同比增长60%;1-9月累计出口75艘,同比增长 150%;散货船9月出口25艘,同比增长4.2%;1-9月累计出口183艘,同比减少7.6%。9月船舶进口241艘,同
比增长502.5%;1-9月累计进口2359艘,同比增长57.8%。
外高桥造船获塞斯潘(Seaspan)10艘7000TEU 集装箱船造船合同
10月17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加拿大ATLAS 集团旗下塞斯潘(Seaspan)签订10艘7000TEU 集装箱船造船合同。7000TEU集装
箱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发设计的海狮(SEALION)系列新一代中型集装箱船,船长272米,型宽42.8米,结构吃水15米。 随着该项目的签约,外高桥造船手持该型
船订单累计达到22艘,位居全球之首。同时,中国船舶集团也以迄今全年破1000亿的民船海工订单,稳居全球第一造船集团的位置。
韩国造船三巨头完成全年接单目标
韩国《亚洲日报》消息,截至目前,韩国三大造船巨头已提前完成全年接单目标。三星重工今年已收 获71艘103亿美元的订单,超过全年接单目标(91亿美元)13%。韩国造船海洋于7月
15日就已达成102%的年度目标,率先达成全年接单目标,今年目前累计接单量已达 204艘199亿美元,完成 133%的年度目标。大宇造船海洋也于9月完成年度目标,目前累计收获46艘80.4亿
美元的订单,达成104%的全年接单目标。
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逆势猛增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10月1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至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完成发送41.69万标箱,同比增长246.34%。尽管受疫情和全球海运市场运力紧张的影
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量仍逆势保持增长。 得益于港口吞吐能力及铁路疏港运力大幅提升,广西北部湾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今年1至9月,北部湾港累计完成货物吞
吐量2亿吨,同比增长10.2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18.58万标箱,同比增长19.11%,继续保持双位数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