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动态信息周报20210806
生鲜物流行业
2016-12-14
一周市场概况
集装箱:8 月 6 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3006.82 点,较上期上涨 2.6%。其中,欧洲航线报收 5230.11 点,
上涨 3.2%;地中海航线报收 5809.34 点,上涨 3.0%;美东航线报收 2240.62 点,下跌 4.3%;美西航线报收2019.74 点,
上涨 2.5%;日本航线报收 923.29点,与上周持平。
沿海散货:8月6日,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239.03点,较上期上涨0.8%。其中,秦皇岛至广州(5~6万 DWT)
煤炭运价57.9元/吨,下跌1.5%;秦皇岛至上海(4~5万 DWT)煤炭运价41.8元/吨,下跌1.2%。
远东干散货:8月5日,远东干散货综合指数报收2281.31点,较上期上涨4.6%,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29.374美元/吨,
上涨5.9%;西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铁矿石运价14.866美元/吨,上涨6.9%。
进口原油:8月5日,进口原油综合指数报收520.15点,较上期下跌2.7%。其中,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
报WS31.43,下跌1.2%;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33.15,下跌4.4%。
国际市场:8 月 5 日,BDI 为 3376 点,较上期上涨 5.0%;BDTI 为 607 点,上涨 0.5%。
受新冠变异毒株影响,全球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对防疫物资需求保持旺盛。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仍保持高位,航线运价基本
稳定。8 月6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 4225.86 点。
欧洲航线,欧洲多国新冠疫情出现反弹,因疫情形势严峻对各类物资需求量较大,市场运输需求总体保持高位。航线运力总体变化不大,但
部分欧洲港口拥堵情况依旧严重。本周,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接近满载水平,市场行情总体平稳。地中海航线,运输需求稳定,上海港
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接近满载。
北美航线,因德尔塔新冠毒株流行加剧,美国每日新增新冠病例数重回 10 万例以上,市场对防疫及居家等物资需求保持高位,加之正值传
统运输旺季,运输市场更为旺盛。然而,受休斯顿港突发“硬件故障”叠加疫情影响,集装箱滞压、运输周转不畅以及港口拥堵等情况加剧。本周,
上海港美西、美东航线的平均舱位利用率基本保持满载水平。
台湾海峡两岸间
市场点评:本周运输市场货量有所波动,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综合指数微跌,出口成分指数微跌、进口成分指数与上期
基本持平。大陆至台湾地区,华东地区和北方地区运价微升,东南地区运价下跌,出口成分指数微跌。台湾地区至大陆,华东地区运价下跌,东
南地区运价上升,北方地区运价与上期基本持平,进口成分指数与上期持平。
保供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煤炭产量提升,价格走势显见顶迹象,下游观望情绪较浓。但另一方面,高温天气持续,部分库存紧张的终端仍在
加紧采购。利弊参半,沿海散货运输价格小幅波动。8 月 6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 1239.03 点,较上
周微涨 0.8%。
煤炭市场需求方面:台风过后,高温天气影响开始显现,沿海电厂日耗煤量攀至高位,部分电厂煤炭库存紧张,补库需求依然较强。不过,保供
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上游煤炭产量明显增长,加上铁路等多部门协同合作,环渤海港口库存回升,煤价下跌预期升温,多数电厂均持较浓的观望
情绪,采购多以长协货盘为主。
煤炭价格方面:各部门努力落实增产保供政策,多方联动效果逐步显现,煤炭供应增加,尤其内蒙煤增产显著。
铁路方面优先装运电煤,大秦线满负荷运转,运输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 8 月 4 日,秦唐港口合计存煤 1796.5 万吨,环比上涨 150.1
万吨。供需格局逐渐转变,煤炭价格见顶信号显现。本期,5500 大卡动力煤现货价格 1033 元/吨,周环比上涨 10 元/吨,涨幅明显缩窄。
运价走势方面:近日,电厂日耗虽有增加,但煤炭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煤炭供需紧张气氛缓和,下游心态转强,对高煤价抵触情绪较高。各方观
望情绪较浓,运输市场仍以计划运量为主,市场货盘稀缺。
本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各船型租金高位运行,海岬型船市场在货盘的支撑下再次上扬,巴拿马型船和超灵便型船在疫情以及台风的影响下,
船舶周转放缓,即期运力紧张,租金小幅上涨,远东干散货指数继续上行。8 月 5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指数(FDI)综合指数
为 2281.31 点,运价指数为1671.71 点,租金指数为 3195.72 点,较上周四分别上涨 4.6%、2.5%和 6.3%。
海岬型船市场先抑后扬,高位波动。太平洋市场,继上周末在高价成交拉动运价上涨后,本周上半周在运力逐步释放的预期下,海岬型船市场运价
高位略有回调。临近周末,澳大利亚三大租家在市场询盘,推动市场货盘增加,海岬型船市场运价再次上扬。8 月 5 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
线TCT 日租金为 43866美元,较上周四上涨 15.9%;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 14.866 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 6.9%。巴西图巴朗至
青岛航线运价为 29.374 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 5.9%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30 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精炼油库存增加,汽油库存降幅超预期。美国
上周原油出口减少,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2.4%。近期全球肆虐的变异病毒打压了经济增长预期令市场情绪承压,总体来看,
由于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加速传播,令油价连续多天下跌,但中东地缘局势紧张加剧盖过疫情担忧影响,油价终结连跌走势后小幅上涨。
本周油价先跌后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报71.08 美元/桶,较7 月29 日下跌6.23%。全球原油运输市场VLCC 型油轮运价低位波动,苏伊士型
油轮运价小幅下跌,阿芙拉型油轮运价波动上行。
中国进口 VLCC 运输市场运价低位下探。8 月5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520.15 点,较7 月29 日下跌2.65%。
本周市场8 月中旬装期的货盘已做过半,基本面延续船多货少格局,租家基本不用控制出货节奏,就能将运价保持在低位,燃料油价格坚挺,
船东TCE 收益毫无起色。短期内市场毫无生机,甚至更长的时间基本面仍难以好转。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 万吨级船运价(CT1)
报WS31.43,较7 月29 日下跌1.2%,CT1 的5 日平均为WS31.59,较7 月29 日下跌1.3%,TCE 平均-0.4 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 万吨
级船运价(CT2)报WS33.15,下跌4.4%,平均为WS33.51,TCE 平均0.1 万美元/天。
航运动态:
交通运输部:加强公路、水运口岸出入境运输疫情防控工作
8 月 4 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李华强针对近期我国境外疫情输入病例较多的形势,就交通运输
部门如何做好公路、水路口岸的“外防输入”工作进行了介绍。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受变异毒株的影响,“外防输
入”的工作压力持续增大。交通运输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及时修订技术指南。结合疫情发展态势,对公路、水路、进
口冷链食品物流、港口及其一线人员、船舶船员等领域的疫情防控指南进行了再修订、再完善,细化实化了工作举措和防控要求,进而最大限度地减
少疫情输入的风险。二是严格实施闭环管理。指导各地对国际道路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登临船舶航行作业人员、引航员、进口冷链货物装卸人员等
一线岗位,采取人员相对固定、轮班制度、集中住宿等举措,避免其与家人和社区人员接触。严格出入境交通工具的检疫、货物的消杀、垃圾的处置
等环节的隐患排查,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三是强化高风险岗位的管理。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指导各地加大对公路、水运口岸出入境运输一线人员
的核酸检测的频次、频率,对高风险人员可每隔一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其余的一线人员可每周检测两次,每次间隔两天以上。严控境内外人员的接
触,对于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船舶船员,严格靠港管理和船员换班管理。四是从严落实熔断举措。会同海关总署、国家移民管理局严格落实港
口的熔断举措。截至 8 月 3 日,已执行了 4 次熔断,累计暂停了 18 家航运公司、438 艘船舶的外籍船员在境内港口换班。
江苏省“十四五”水运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8月3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水运发展规划》(苏交港航〔2021〕35 号)。《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江苏水运
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明确,到 2025 年,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水运体系;到 2035 年,基本建成“国内标杆、
一流标准”的现代化水运强省,水运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规划》全面贯彻国家、部省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结合江苏水运发展实际和特
色,科学描绘了未来5 年的工作蓝图和实施路径,部署了“打造协同高效的港口枢纽、建设联网畅通的内河航道网、构建一体融合的水运服务体系、全
面推进水运绿色发展、加快推进智慧水运建设”等 8 个方面主要任务。落实《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和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要求,打造交通强国建设
江苏水运样板,确定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政策支持、强化监督评估”等 4 项保障措施。
《天津市推进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条例》将于 9 月 1 日起施行
日前,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推进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条例》,自 2021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共七
章47 条,包括总则、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创新发展、安全绿色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航运营商环境建设等。 加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方面,明确天津市有关部门依法做好天津港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为港口发展预留空间。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从提升港口综合通
过能力、完善道路与铁路通道、推进港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明确推进航运服务城市发展,加
强港口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布局的有效衔接,促进港城融合发展,对支持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拓展港口航线网络,培育航运服务新生态,支持航运金
融、保险、法律服务业发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中国内河最大水铁联运枢纽启用
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 8月1日启用。该项目是中国长江水铁联运第一港,也是中国内河最大水铁联运枢纽。该项目位于武汉市新
洲区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长江干线港口 12 个水铁联运项目中最先启用的港口,建设总面积约 852 亩,总投资约 28 亿元人民币,打通了铁路
和水路运输间“最后一公里”,加入了“5G+”等智慧元素,形成铁港同场、运营同场、查验同场、信息同场的一体化格局。其中,码头作业区建成4 个集
装箱泊位,可靠泊作业 1140TEU 船舶,年吞吐量可达 100 万 TEU。铁路站区建成 1 条 1050米铁路装卸线,实现整列到发,年集装箱水铁联运作业可
达50万TEU。远期规划港口总能力 300 万 TEU,铁路站场总能力 200 万 TEU。
Alphaliner:运力向东西干线集中
Alphaliner 数据显示,在集装箱运输市场,区域航线上的运力正更多地被转向东西干线。过去一年,亚欧和跨太平洋航线运力占全球的比重从34.6%
上升到41.4%。Alphaliner表示,一年前,全球 11%的船舶运力处于闲置状态,而这一比例现在已降至 2.5%。跨太平洋航线是运力增长最多的航线,一年
内增长了30.6%,达到480万TEU。目前就运力投放而言,亚欧航线所占运力最多,达530万TEU,比2020年7月增加了五分之一。东西干线上的强劲增长,与
区域航线的低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亚洲区域和欧洲区域航线运力仅分别增长 4.8%和 8.2%,而非洲航线的运力在 2021 年下降了 6.5%。另外,根据Alphaliner
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8月1日,全球在运营集装箱船数量共计6252艘,总运力为2492.11万TEU,折合约2.99亿载重吨。其中,前三大班轮公司总运力占全球
市场的45.25%,马士基航运418.55万TEU、占比16.79%,地中海航运408.60TEU、占比16.40%,达飞轮船300.63万TEU、占比12.06%。运力排名第4名第10
名依次为:中远海运集团、赫伯罗特、海洋网联船务(ONE)、长荣海运、现代商船、阳明海运和万海航运。
集装箱船订单量大增 790% 创历史最高水平
VesselsValue 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船订单量达到 286 艘,较去年同期的 32 艘增长 790%,创历史最高水平。
VesselsValue 首席分析师奥利维亚·沃特金斯(Olivia Watkins)认为,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强劲态势让船东和班轮公司有了订造信心,引发新一轮订单潮的
出现。今年1-6月份,全球新增的286艘集装箱船订单总价值约215.2亿美元,而2020年和2019年全年的新造集装箱船价值分别仅为88亿美元(120艘)和68亿美
元(106艘)。在大型船订单方面,新巴拿马型船(New-Panamax)最受买家欢迎,统计期内的订单数量为112艘。超巴拿马型船(Post-Panamax)的订单量为
23艘,排在第二位。其次是订造趋势依旧相对强劲的超大型集装箱船(ULCS),订单量为18艘,其中包括预计于2024年交付的6艘23500TEU型运力。在中小型船
订单方面,灵便型船(Handy)订单量为47艘,支线船(Feedermax)订单量为16艘,次巴拿马型船(Sub-Panamax)订单为14艘。
鹿特丹和安特卫普港为各国海员接种疫苗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8月3日开始,全世界各国海员都可以在荷兰鹿特丹港接种疫苗。据荷兰当局介绍,这是一项为期两个月的试验行动,两个月里,将为来
自世界各地的货船船员提供10000剂疫苗。自疫情开始以来,鹿特丹港一直致力于为海员服务,其中包括接收在世界各地被拒绝的海船,允许船员换班。此外,世
界各地的海员也可以在安特卫普港接种疫苗。据比利时当局介绍,该国是第一个用流动的医疗小组上船为海员接种疫苗的国家。
美国港口收益大增 吞吐量到 2022 年回归正常
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表示,受益于创纪录的吞吐量,美国集装箱港口的财务表现远好于预期。随着传统货运旺季的来临,物流供应链压力进一步增
加,港口运营效率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预计港口吞吐量要到2022年才能回归正常轨道。受强劲的商品消费推动,美西海岸港口的吞吐量一直保持高企。截至6月,
长滩港2021财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48.2%。尽管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的总吞吐能力超过美国其他港
口,但因拥堵加剧导致一些船舶改道,使奥克兰等其他地区的港口受益。截至2021年5月,惠誉追踪的西海岸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37%,较2019年
同期增长17%。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也大幅增长,其中萨凡纳港(佐治亚州)增速最快(2021年前5个月较2020年同期增长31%,较2019
年同期增长21%)。截至2021年5月,东海岸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23%,较2019年同期增长16%。
中国船舶集团入选世界 500 强
8月2日,《财富》中英文网站同时发布2021《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船舶(600150)集团有限公司以468.44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榜单第240
位。2019年实施联合重组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切实发挥重组整合效应,聚焦主业实业,主动压减一般性贸易业务,推进高质量发展。今年是重组后首次申报,
即入选世界500强行列,位列全球造船企业首位。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常态化衔接中欧班列
8月1日,X9574次班列从广西钦州港东站开往成都城厢站,与中欧班列衔接后,再发往波兰马拉以及德国的杜伊斯堡,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这是
广西发出的首列“北部湾港-成都-波兰、德国”班列。广西钦州和德国杜伊斯堡相距约12000公里,此趟测试班列全程大约需要25天,相较于从广东直接海运至欧
洲,在运输上节约20到25天左右。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了解到,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已与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衔接,预计以后每月可发送4列西部陆海新通
道班列与中欧班列衔接班列。据统计,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与中欧班列已经累计衔接发送货物1504TEU。